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发布日期:2022-10-21 11:25


赵世庆

李春奎

周 雄

宿 昆

主持人:

重庆日报记者 王 翔 陈国栋 周 尤


访谈嘉宾:

党的二十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 赵世庆

党的二十大代表、九龙坡区委书记 李春奎

党的二十大代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周 雄

党的二十大代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处理办公室副主任 宿 昆


核心提示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再动员再部署,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新时代的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就此,我们与重庆市代表团的4位党代表进行了电话连线。

再动员再部署

凸显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地位

重庆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单独进行深入阐述,有着怎样的考量?对我们下一步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较大篇幅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了论述,期待之切、谋划之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赵世庆表示,这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渝中区将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推动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在渝中区全面落地生根。

李春奎说,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单独进行深入阐述,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和作用,为我们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之源、理论之源、实践之源。下一步,九龙坡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更加注重在战略落实上“扣扣子”、责任履行上“担担子”、任务实施上“钉钉子”,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在九龙坡大地上。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周雄说,报告对科技创新作出再动员再部署,为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接下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将持续推进自主创新,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推动电力供应提质转型,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幸福生活。

促进教育公平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庆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该怎样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赵世庆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作出的决策部署将教育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渝中作为重庆母城、都市城区,一直以来,始终坚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巩固拓展基础教育优势,切实把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转化为营商环境、发展优势和城市核心竞争力,财政性教育经费近五年支出上百亿元,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0%。

接下来,渝中区将紧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优质均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学教育质量的新途径,加快推进“双创”工作,实施好名校、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四名工程”,开展好警示教育、院士进校园、道德楷模面对面、劳动模范上讲台、读一本经典书籍等活动,落实好以立德树人为重点的教育教学、以师德师风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以软件硬件提升为重点的校园建设、以义务教育为重点的均衡发展、以体制机制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以师生安全为重点的校园安全“六项重点工作”,高水平建设一批百年名校、中华名校,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

“我们将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中塑造新优势。”李春奎表示,九龙坡区将坚持优质均衡、特色发展方向,“一校一品”推动中小学建设,充分发挥谢家湾学校、育才中学、川外附中等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做靓“行知、国际、课改、特色、质量”五张教育名片;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高等院校来区办学,切实加大“双优”职业教育规划建设力度,持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好新时代教育强区。

突出内外兼修

全力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重庆日报: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该如何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赵世庆表示,近年来,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现代服务业发达的产业条件、良好的综合配套环境,渝中区千方百计在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服务等各环节全过程下大力气,推动形成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汇聚“两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端人才80余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3万人,人才密度达3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67%。

他说,渝中区将紧扣“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要求,坚持内部挖潜、外部引进相结合,推动内部成长保障、外部成长环境齐发力,以更加务实的举措精准引才、系统育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全面落实渝中人才“黄金十二条”政策措施,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推动更多海内外优秀人才与渝中结成“梦想合伙人”“发展共同体”,全力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李春奎表示,九龙坡区将在落实“人才引领驱动”中激发新活力,既抓“塔尖”人才引育,又抓“塔基”人才培养,全面落实重庆“英才计划”,大力实施人才“金凤计划”,创新推行“人才龙卡”制度,着力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领域的“毛相林”,成方阵、成批次引育一批科教领域急需人才,致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西部创新人才高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作为一名在重庆疾病预防控制一线工作了多年的疾控人,我感受到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宿昆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如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是许多疾控人面临的共同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疾控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他说,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把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最新部署落实到位,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坚定、专业素养过硬的疾控人才队伍。因此,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把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输血”——人才引进、“造血”——人才培养并重,按照报告的要求,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人才的“传帮带”,打造一支有召必应、使命必达的疾控人才队伍。

推动创新发展

塑造区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重庆日报: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该如何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将在落实科技自立自强中不断积蓄发展新动能。”李春奎表示,九龙坡区将全面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高标准建设科学城九龙坡片区,高能级打造“中国铝加工之都”“西部氢谷”,高质量建设重庆数字大厦、数字经济产业园,高效率推进软件产业园、中国联通5G融合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和中铝高端制造、博世庆铃、红马科技等新材料、新能源战新产业项目建设,构建形成一城引领、多点支撑、全域推进的创新发展格局,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我们将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挖科技创新效能,着力统筹好能源保供与能源转型,用更加充足、清洁的电力供应,服务重庆高质量发展。”周雄表示,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将进一步强化电力安全供给。全力推动疆电入渝和川渝联网两个特高压工程在“十四五”时期投产见效。提前谋划远期电力保障,开展藏电和西北等新能源基地新增电源入渝研究。坚持“先立后破”,配合能源主管部门,科学规划电源,促进网源协调发展,多措并举确保电网发展平滑过渡,实现“外电入渝”落得下、本地电源用得好。

同时,构建灵活互动体系。科学合理布局抽水蓄能和气电等调峰电源。大力支持储能、充电发展,开展重庆市储能规划布局等研究。探索建设全市充电设施统一运营监测平台,推动电动汽车有序参与聚类负荷调节,扩大可调节负荷资源库。

“我们还将持续提升电网数智化水平。借助可视化、全景化、智能化技术为电网设备运检赋能,实现设备全景状态实时在线、运检监控人机协同、故障隐患及缺陷主动识别,助力电网设备精益运维。”周雄说。

宿昆介绍,近年来,市疾控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落实“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借助智能化手段,我市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他说,根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未来,我市将建立以“市—区域—区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类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军民融合、防治结合、全社会协同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同时,在万州、涪陵等区县创建5—10家三级甲等疾控中心,分级分类加强“市—区域—区县”三级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市疾控中心争取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实验室,在万州、黔江、永川等区县建设5—10个区域中心实验室,持续构建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转自《重庆日报》10月19日5版)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