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杨家坪街道区位优势明显,城市交通便捷,有着“城市会客厅”之称的杨家坪商圈位于其行政区域内,更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九龙门 陈林 摄
然而,作为九龙坡城市化较早的区域之一,杨家坪街道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老旧小区多、市场主体多、特殊人群多、矛盾纠纷多、安全隐患多、治理难度大等诸多现实问题。
面对复杂的街情,杨家坪街道谋定而后动,紧扣区委“12345”发展思路,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统揽,锚定“三一三首”工作目标(三一:即锻造一流工作团队、打造第一工作业绩、创造唯一工作经验,三首:即在政治上,绝对服从中央、市委、区委的安排部署,各项工作争取得到区委区政府认可、首肯;在发展上,全力支持九龙新商圈建设,抓好营商环境,服务工作争取得到各市场主体、投资业主好评、首荐;在民生上,抓细抓实各项社会事业,保障工作争取得到广大市民百姓点赞、首赞),强化落实“三城三杨”工作举措(即:精细城市管理,实施美颜“靓杨”计划;精准城市治理,实施惠民“暖杨”计划;精彩城市肌理,实施兴商“沸杨”计划),积极主动作为,落深落实举措,在党的建设、城市管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等方面成效显著。
聚焦“党建赋能” 党建引领作用凸显
4月,杨家坪街道举行了“清杨卫士”聘任仪式,为街道首批“清杨卫士”颁发了聘书。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三不”一体推进要求,今年,杨家坪街道纪工委围绕“三一三首”工作目标,护航“三城三杨”工作重点,创新打造“清风拂杨”党风廉政项目,着力建立一支有神圣使命、廉政情怀、服务温度的监督队伍——“清杨卫士”,围绕清风拂尘埃(拒绝微腐败)、清廉聚商企(优化营商环境)、清政安民心(关注民生堵点)等方面履行监督职责,通过发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作用,影响带动全社会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清风正气。
“清杨卫士”主要在老干部老书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暖杨志愿者、网格员楼栋长、辖区市场主体、惠民资金资助对象等六类群体中产生。前四类人员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让他们亮明身份,实时监督,定期向纪工委反映问题线索及监督情况;后两类人员则实行非公开招募,发挥其“隐蔽探头”的作用。“清杨卫士”将根据监督重点变化而灵活布局,每年更换一批,确保“监督在身边,震慑无死角”。
创新打造“清风拂杨”党风廉政项目是杨家坪街道坚持落实新时代党建要求,强化党建引领的具体体现。
铁马小学周边环境由荒地变游园
今年以来,街道强化组织管理,做实推动支部标准化建设17条措施,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按期完成20余家非公党组织换届工作;完善党组织运行督导机制,上半年累计开展党建专题督导40余次,确保各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督导及时、规范到位。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干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形成“定期业务培训+不定期专项培训+常态干部自学”的学习模式,引导各级干部做到“常学常新”;开展社区“回头看”专题调研,对社区“两委”干部逐一“过筛子”,写好社区换届“后半篇文章”。强化亮点打造,除了“清风拂杨”党风廉政项目,街道正着力打造兴胜路社区“兴欣向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和联军集团非公党建示范点,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聚焦“助企纾困” 助推经济稳进提质
6月,人大杨家坪街道工委组织地区金融组人大代表开展了一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杨家坪商圈投资的专题调研,一行人实地参观了西城天街及美侬商业城招商运行情况,详细了解了商场建设规模、经营理念及发展规划。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政策优化、整合资源、工作改进等方面与区商圈办和商圈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企业面临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诸如此类的调研走访,是杨家坪街道积极作为、主动投入九龙新商圈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辖区内的杨家坪商圈是九龙新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深入实施兴商“沸杨”计划,坚持以共驻共建为抓手,搭建政企沟通平台、优化服务企业方式,实现政企、政社间聚智聚能,推动辖区商贸发展。
今年以来,持续开展服务九龙新商圈发展走访调研,针对杨家坪区域的市容环境、疫情防控、营商服务、安全生产、社会管理等召开座谈5次、走访市场主体258家。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九龙新商圈夜经济提升行动,对直港大道沿线业态摸底,建立台账;助力菜香源转型升级,将传统门店改造为有引领性的旗舰店。大力宣传各项企业奖励扶持政策措施,及时送政策、送温暖、送实惠。截至目前,落实各类惠企政策资金722.13万元。牢固树立“一域服务全局”的观念,全力推进民主村片区综合整治、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工程、力扬中心等项目建设,为全区重点工程建设添砖加瓦。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安全。今年以来,街道经发办联合市场监管所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园周边食品、农贸市场、冷链食品等问题开展专项排查,出动执法人员2200人次,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截至目前,受理食品安全消费者投诉举报312件,按时办结率100%。开展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涉危涉爆领域专项排查等专项整治,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90家次,聘请安全技术专家重点针对涉油涉气、地下商场、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开展检查,排查整改隐患85处。
聚焦“精细绣花”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最近,西子路沿线一千米长的围墙焕然一新,昔日斑驳、遍布小广告的墙面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漂亮的墙绘作品,涵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国防教育等主题。
杨家坪西子路
不仅如此,重庆动物园后门附近的围墙、电箱也“穿上”了“新衣”,一组组可爱的动物涂鸦作品与动物园遥相呼应。
这些都是杨家坪街道深入实施“靓杨”计划,下足绣花功夫,精细城市管理所带来的改变。
为让日常管理更加精细,杨家坪街道以“创文”为契机,争取资金3700余万元,重点攻坚实施杨家坪农贸市场及周边、杨家坪商圈核心区周边、辖区校园周边、文明通行综合整治、空中线缆整治、桃园小区综合整治、散居楼栋牛皮癣清理及保洁、城市下排整治等项目24个,同时实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项目7个,通过这批项目的全面实施,辖区城市“颜值”更加靓丽,居民生活配套功能更加便捷完善,人居环境更加和谐。
为让生态环境更加优美,街道持续开展“蓝天行动”保卫战,对照决战攻坚冲刺阶段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聚焦扬尘管控、露天焚烧、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道路冲洗等重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点面结合,确保整体推进。每日对排污管道提档升级后的龙凤寺和下排整改后的港岛茶楼进行巡查,着力抓好《重庆市总河长令(第四号)》的贯彻落实;开展长江杨家坪段清漂行动,全面清理取水口、消落带及沿岸护坡垃圾,累计清理漂浮垃圾、枯木树枝约1.5吨。
聚焦“急难愁盼”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以深化“十有”民生体系建设为抓手,杨家坪街道深入实施惠民“暖杨”计划,用好三事分流、三社联动、志愿帮扶等工作机制,暖民心、解民忧,让辖区群众都有稳稳的幸福。
复兴路整治后。
今年32岁的伍云(化名)被鉴定为智力二级残疾。尽管患有智力残疾,但他性格开朗又懂事,会主动关心父母和家人。前些年,伍云收获了第一份工作,进入一家工厂做工,干了九年。后来那家工厂效益不好,伍云才不得不离开了这个工作岗位。
“医生和老师都告诉我,孩子这种情况,长大后更是需要工作,要融入社会。”为了给伍云重新找一份工作,伍云的妈妈陈瑜曾四处求助,却屡屡碰壁。
今年2月,陈瑜通过街道联系到了善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们了解情况后,考虑到伍云自身的特殊情况,特意为他制定了专属的就业计划。他们以伍云“家门口”为中心,纵横1公里开展扶残促就业行动,逐一去辖区内每家商户询问推荐,耐心细致地给老板介绍伍云的情况,其中虽遇到不少困阻,但他们也不气馁,仍耐心地逐一询问,不漏掉一个机会。终于,在和杨家坪西子路一火锅店老板反复沟通后,该店老板答应让伍云来店里上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杨家坪街道以搭建“一库四联盟”、落实“双本”就业机制执行方案为抓手,积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化解居民求职和企业招工两头难。
桃园小区整治后的地面
今年以来,街道发布企业招聘信息141条,开展职业指导935人次,组织技能提升培训13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0万元,303人成功就业。
同时,针对伍云这样的残疾群体,街道引进善语社工机构,开展“一米阳光”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项目,为辖区的精神、智力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日间照料、基本生活照料帮扶、职业技能提升等多元化服务;组织开展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让长期在家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开拓视野,感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增强主动融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街道还与渝西医院通力合作,投资20万元,在新华二村打造了300平方米的“渝康家园”精神病患者康复室,为辖区精神病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在养老服务方面,街道引进弘爱、仪扬、宏善专业康养机构,采用“中心带站点”模式,全面推行辖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行,为社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各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功能分区明显,设施设备齐全,融合了山城回忆茶馆、社区小剧场、健康小屋及老年大学等特色服务项目,深受社区老人喜欢,成为老人们的暖心驿站。
聚焦“防范化解” 筑牢社会治理根基
邹玲玲是杨家坪街道的一名网格员,每天她都会到自己所负责的网格巡查。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她发现某小区一家住户多次回避、拒绝见面,提供信息时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她从周边住户口中了解到这套房子是被几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小伙子租赁的,他们总是昼伏夜出,神神秘秘,出行的摩托车经常变换,就餐以外卖为主,大吃大喝,出手阔绰……这些信息让邹玲玲嗅出了不同寻常。
她一面密切关注,一面将情况上报。街道综治中心联动公安机关快速调查,一举将这个隐藏在该小区的摩托车盗窃团伙一网打尽,当场抓获5名嫌疑人,维护了一方安稳。
这是杨家坪街道建立“全科网格”后,网格员和相关部门互通有无,协同作战的生动写照。“以前在城市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中,存在管理执法衔接不紧、社会参与度不高、群众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而基层社会治理,最忌力量分散、各自为战。”杨家坪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郭朝辉说。
为破除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杨家坪街道探索开展“党建引领,双网共治”工作模式,有机融合“综治中心+网格管理”工作体系,深入推进“三治融合”,逐步构建起组织体系、建设标准、运行方式、工作方法、工作机制五个一体化的“老杨群工+综治中心+网格管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三级老杨群工、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室、网格网络服务管理中心的信息互通、力量融合、工作联动。
如今,网格长、网格员、老杨群工就是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他们每天都会到所负责的区域巡查,定期入户走访辖区居民,将采集的基础信息录入综治信息系统,及时排查和上报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风险隐患,依托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联动相关部门,守护一方百姓安全。
截至目前,街道受理矛盾纠纷606件,成功化解539件,警情联动公民求助199件。
聚焦“克难攻坚” 文明创建卓有成效
“不仅违建拆除了、道路翻新了,还新建了游园,增设了座椅,接送孩子的家长都可以在此歇歇脚了。”最近,区实验一小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成为周边居民热议的话题。
区实验一小周边是杨渡村老旧小区,近年来,基础设施老旧、环境脏乱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违搭乱建问题,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其本身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周边住户和学校师生反映比较强烈。
区实验一小周边环境经过整治焕然一新
为此,6月初,杨家坪街道协同相关部门启动实施了区实验一小老旧小区改造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依法依规对校园周边的28处违建进行拆除,同时在9月开学前,有序完成了线缆规整、人行道翻新、外立面美化等一系列提升改造工作,还大家一个安全、安心的生活环境。
区实验一小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是杨家坪街道推进“创文”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积极响应全区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号召,杨家坪街道强化组织领导,以属事属地为原则,坚持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把测评项目的70项任务进行层层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补短板强弱项,联动相关部门合力攻坚,开展辖区大件垃圾清理、牛皮癣清除、车辆违停整治、违章建筑拆除等专项行动,有力推动了天生农贸市场周边、铁马小学、区实验一小周边、桃园小区等34个项目综合整治。
桃园小区整治后的停车区域
针对杨家坪商圈内的不文明行为,街道也从群众的需求出发,瞄准矛盾关键,精准施策抓整治。以前,大洋百货周边经常有工人三五成群坐在马路边或商场门口揽活,街道精准摸排,科学研判,抓住农民工“找工难”痛点,创新开发“码上找工”线上便民服务平台,让线上招工务工模式逐步替代传统马路遵守模式。以前,杨九路车站旁,长期有居民聚集在此打牌、下棋,还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街道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对他们的不文明行为进行耐心劝导,同时积极协调铁马集团将防空洞打造成休闲驿洞,满足周边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对于商圈环道周边的固定亭棚、流动摊贩,街道大力宣传劝导和强力拆除整治,共拆除亭棚8处,规范流动摊点入店、入市26个。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杨家坪商圈人文环境,改善了市容市貌。
记者 曾建渝/文
除署名外均由记者 周邦静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