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更爱来这边买东西了,环境变好了,种类也多!”
“这里东西新鲜,价格也实惠,还常有特价菜!”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近日,记者走访全面改造升级后的石坪桥街道冶金村便民市场,看到的是统一打造的摊位,排列整齐的各类产品,给人的第一感受是干净整洁。
改头换面、干净整洁的冶金村便民市场提亮的是城市生活底色,提升的是居民幸福感指数,也是展现城市文化和生活品质的独特风景线。
冶金村便民市场的升级,是石坪桥街道助力城市更新,打造美好生活的缩影。近年来,石坪桥街道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动城市更新提升,积极助力九龙新商圈建设,进一步拓宽基层治理道路,全力打造“烟火人间石坪桥,法治自治新社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石坪桥街景。刘嘉陵 摄
宜居篇
择一座城安一个家,一个地方是否能够成为寄托百姓梦想的安居乐业之地,承载诗与远方的栖居之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最有发言权。围绕“宜居”二字,石坪桥街道进一步优化群众生活环境,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城市更新久久为功
距离冶金村便民市场不远的冶金一村,一场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正在火热进行中。
冶金一村属于上世纪60-90年代建造的老旧社区,共有居民1859户,是典型的老旧小区。
该小区正式纳入改造后,居民参与改造的热情高涨,一些老党员、退休老干部带头献计献策。今年4月初,改造工程开始进场了,冶金一村的老党员主动请缨当上了义务“监督员”,每天在楼栋里监督工程质量,督促工程进度。
楼栋外墙改造,落水管、消防设施改造,停车问题进行整改,下排管网维护……冶金一村正在“美丽蝶变”中,下水通、路面平、路灯亮、功能全、环境美的目标,预计在今年9月底就能实现。
除了冶金一村,今年,石坪桥街道建筑一村、五一新村片区也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建筑一村共25栋累计1134户,不锈钢栏杆已安装好,地面铺装、树枝修剪正在进行中;五一新村改造项目涉及6栋774户,两个小区预计8月底完成改造。
罗芳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谈到小区的变化,她不禁感叹道:“前两年,我们旁边的冶金四村改造完成,整体环境大提升。没想到今年就轮到我们了,这是党和政府为我们老百姓办的大实事,真正惠及了我们的生活。”
共享共管进入“良性循环”
罗芳提到的冶金四村,已探索出一条老旧小区改造后的共管共享之路,成为打造“自治模式”的范本。居民代表建议,在院坝内规划停车位,由居民自己管理;优先给小区原住居民停车,居民自行商量收取停车费用,并用于小区日常停车维护管理,相关费用在小区进行公示,用于修建门禁系统和摄像头;居民“点单”,要求对小区树木进行修剪“增加采光”。不到一个月时间,冶金四村1—9栋老旧小区的数十棵大树被修剪得整整齐齐……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街道一改“居民反映,社区介入”治理模式,落实基层协商民主,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反馈、处置”,引导居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处理解决问题矛盾,其经验做法又在老旧小区不断借鉴复制,老旧小区的改造和管理实现了“良性循环”。
宜业篇
城市更新,改善了城市形象,作为曾经的国有企业聚集区,石坪桥街道在服务企业发展、激活市场主体新动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持续发力,激发大家的自豪感,并由此迸发干事创业热情。
一对一保姆式服务
“问题虽小,但你们很重视,也确实给我们解决了大麻烦,太给力了!”看到公司旁边全新的停车指示牌,隆鑫国际物业公司负责人连连称赞。
前段时间,石坪桥街道经发办定期走访隆鑫国际物业公司时,物业公司提出,因涉及违建,公司停车指示牌被拆,致使客户经常开过停车场,给客户带来不便。
街道与区城市管理局协商,在合适的位置安装停车指示牌,同时修理了树枝,把隆鑫国际的招牌亮出来,为企业解决了问题。
街道成立了“分管领导+科室+社区”的服务专员队伍,在落实辖区38家重点企业常态化专员包企服务中,一对一“保姆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每月,街道和社区都定期走访重点企业,摸清企业在疫情大环境下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仅上半年,街道主要领导干部和责任科室走访重点企业50余家,听取并回应问题32个;各社区走访企业230余家,收集并处理问题12个。
靶向发力释放政策“含金量”
宣传栏、入户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及微信、QQ线上群转发等方式,积极宣传解读各类惠企政策……街道主动靠前,走访辖区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精准定位企业诉求,指导企业申报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纾危解困,抓牢就业创业关键,建设“宜居宜业石坪桥”。
32岁的居民代林芝是石坪桥街道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疫情2年多来,由于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一直未能就业。今年年初,她走上了个体创业的道路,在杨家坪美侬商场经营了一家儿童服装店,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升级产品类型,服装款式单一,严重滞销,加上入不敷出的租金成本,随时面临关门歇业。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政策宣讲中,她了解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经过点对点帮扶指导,她申请到创业担保贷款20万元。这笔贷款就是及时雨,拿到创业资金,她立马奔赴广东服装批发市场,选购了最新的服装款式,并装修了店面,“贷”出了创业之路的新天地。
如今,代林芝的服装店经营得风生水起,生意红红火火。“特别感谢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和社区工作人员的真情帮扶,若不是这笔创业资金,服装店可能已倒闭而再一次面临失业。”回想起这段经历,代林芝感慨万分。
精准定位帮扶重点群体就业
▲技能培训。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街道聚焦辖区“4050对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通过开展“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基层服务岗等新岗位25个,协助近130名重点人员再就业。
重庆斯达尔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是辖区一家小型企业,每年可解决近200名高校毕业生及4050人员就业,岗位包含建筑、安保、物业等。按照政策要求,招用2021届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连续缴纳半年以上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申请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今年,该公司积极落实稳就业和促就业工作,开发岗位吸纳年度高校毕业生近20人,申请补贴约4万元,有效减少了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问题。
街道搭建桥梁,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有效运用政务数据信息,确保惠企政策免予申报、应享即享,强化政策宣传解读,指导企业用好用活政策,把政策的“含金量”彻底释放。今年上半年,辖区新增市场主体556户,其中注册资金500万22户;精准定位企业诉求,摸排用工缺口约200人,提供招聘信息277条,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400余人。
宜游篇
石坪桥街道地处杨家坪、石桥铺和盘龙新城三大商圈之间,兼具人口密集型、居住型社区、区域消费客群基数大的特点,但之前缺少大型商业综合体,居民消费娱乐主要流向周边大型商业街。如何吸引市民的注意力和消费力重回辖区?街道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干货”措施。
方方PARK项目填补片区商业空白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石杨路示范段上的爱尚里·方方PARK主题特色街区,看见该项目已基本成型,项目已竣工。该项目的打造,填补了石坪桥片区商业市场空白。
该项目共计建筑面积约2.2万方,由3栋公寓裙楼商业、2栋独立商业及1条社区商业街组成,有1.7万方地上商业和5000平方地下超市,建筑风格现代时尚,以BLOCK街区理念规划设计空间,形成外围2大形象广场、内街3大生活广场的多组团商业体验空间。
目前,项目推进顺利,已签约30余家品牌和商家,招商签约率达到65%。9月30日,保利地产将正式交付使用,预计年底前整体开业,局部商家在10月后逐步呈现。
为助推特色街区项目周边联动打造、形成一体化发展,石坪桥街道协调位于项目旁(石正街145号)的横街社区居委会搬离,为石坪桥特色街区一体化打造腾出空间。为突出主题、做出特色,还计划在项目周边建设缓坡社区剧场、林荫休闲步道、社区口袋公园等场景,实现与项目之间的互补与互动。
打造特色文化地标“七彩爱情谷”
随着旧城改造、部分工厂搬迁,石坪桥街道市容市貌不断更新。今年,立足桃花溪特有自然资源、沿岸大量新建小区,为满足年轻人的文化需求、追忆烟火记忆,桃花溪爱情主题亲水步道——“七彩爱情谷”应运而生。
▲七彩爱情谷打卡墙。 记者 黄秋彤 摄
在桃花溪亲水步道旁,彩虹路与桃花溪相伴而“行”。“七彩爱情谷”以桃花溪亲水步道打造、彩云谷公园建设为契机,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亲水步道的同时,深度挖掘九龙坡地域文化和内涵,融入特有的爱情文化元素符号,将彩虹路沿线999米重点路段打造活力浪漫新地标,建成集情感社交、潮玩运动、休闲体验、创意创业等多功能一体的重庆首个“爱情”主题街区,包括“《见证爱》灯光桥”“《爱情密码》”“《爱在桃花溪》广场”“《春日交响曲》彩绘桥”等8个活动场景,天府可乐、重庆矿机厂、渝三峡油漆等4个记忆板块。
8月4日七夕节当天,“七彩爱情谷”以一场“我们的节日·七夕 与爱情相遇·与情书邂逅”活动正式宣告开街,与桃花一样的粉红布景、粉色的爱情主题景观小品、动人的爱情诗歌……现场处处洋溢着甜蜜与幸福。
“活动很有仪式感,写爱情誓言、放花灯等活动,让我们感受到节日的浪漫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布景和环境也非常浪漫、漂亮。”市民郭女士和男朋友前来游玩,她表示将推荐更多的朋友前来七彩爱情谷打卡。
宜心篇
建筑村社区获评市级“妇女儿童之家”,冶金村社区成功创建“市级社会化管理示范社区”,后街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社区阳光基金”推进社区治理共治融合创新,获评民政部“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翻开石坪桥街道基层治理成绩单,一项项成果令人眼前一亮。在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建图看来,基层治理只有惠及群众,将治理成效传递到“深水区”,激发居民自治的内在活力,才是基层治理的应有之义。
贺岱法苑在线
解决居民“疑难杂症”
居民有了矛盾纠纷怎么办?在石坪桥街道,居民只要拿起手机,关注“贺岱法苑在线公益调解中心”微信公众平台就能解惑。该平台安排了专人定期推送法律知识、开展了在线答疑,还设置法律援助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将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充实到网格服务。
担心在线解答不够详细?居民同样可以选择周二前往位于造漆村社区的贺岱法苑在线公益调解中心,面对面咨询律师,享受家门口的专业法律服务。居民李大爷便是受益者之一。
▲“贺岱法苑在线”接待群众咨询。
2018年,60多岁的李大爷通过中介购买了一套二手房。在未与卖家见面的情况下,李大爷就签订了购房合同,并将67万元购房款全部打给了中介。但事后,中介不仅没有把房子交给李大爷,67万元也不知所踪。
于是,李大爷来贺岱法苑在线公益调解中心,找到了区人大代表、重庆准的律师事务所主任贺岱。贺岱经过调查发现,该中介欠有许多外债,已经跑路了。
“多亏有贺律师告诉我债权成立的法律知识,并免费协助我到法院打官司。”李大爷说,从联系中介到追回房款,陆陆续续一年多时间,贺岱都全程陪同,最后通过房屋评估拍卖、财产分割,追回了60万元。
目前,石坪桥街道“贺岱法苑在线”被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项目打造。“贺贷法苑在线”依托社区办公资源,招聘专职人民调解员,联合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智库专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资源优势,以专业技能促成矛盾纠纷化解。自2019年“贺岱法苑在线”公益调解中心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解决居民大小事近400件,成功推动九杨兴村下排管网维修、冰箱厂职工福利房办证等历史遗留矛盾纠纷的化解。
五社联动
探索基层治理创新
“这下心里踏实了,我们的安全上了把锁。”五洲小区自管委员会主任陈明芳对记者说。石坪桥街道通过居民自治“五社联动”探索基层治理创新,解决了一系列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以石坪桥街道后街社区五洲小区居民自治为例,2017年,作为非物管小区的五洲小区在后街社区居委会指导下成立了自管委员会。多年来,在文明和谐、安全稳定等小区治理的各方面,成为我区居民自治的成功典范。去年12月,自管委员会,收集居民需求信息时发现,有很多居民家庭燃气软管出现了老化、硬化、气泡烤焦,甚至有部分家庭出现开裂等问题。自管委员会把问题向后街社区居委会进行反映,社区立即向石坪桥街道报告。石坪桥街道整合各方公益资源,运用五社联动运行机制,将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会资源及社区自治组织联动起来,设计开展石坪桥街道“阳光助力·燃气安全”五社联动公益服务项目。以五洲小区和遥岑花园为试点小区,共涉及548户家庭,对符合更换要求的家庭,由社工小组和燃气公司技术人员一同进行上门服务。
目前,街道制定《<石坪桥街道五社联动·家园助力站—社区基金助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合作项目”>试点工作方案》,项目营造“人人公益,人人慈善”社区和谐友好的公益氛围,并通过购买社会化服务,关注辖区老年人、儿童、青少年等特殊人群,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五社联动”基层治理,构建良好社区秩序的同时满足居民的服务需求,并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化共享的“全科网格”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宜眼篇
文明,不仅是城市一道靓丽风景,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源泉。居民小区、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场所一直是创建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所在,也是群众要求整改呼声最强烈的地方。街道大力开展整治行动,还广大居民一个整洁安静的生活环境,把文明创建转变为群众共建,让风景入眼,让文明律动沁人心。
三天拆除14年违法建筑
骏逸便民市场是为满足奥园金域周边居民生活需要,由周边摊贩自发形成的,搭建于2008年,2009年投入使用,违法建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成时间长达14年,有摊贩48户。
随着多年发展,这个没有合法“身份”的便民市场,不仅噪声扰民、影响市容、污染环境,而且存在安全隐患,阻碍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进程。
在推进骏逸便民市场拆除的过程中,街道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力争做到群众利益和城市治理兼顾平衡。街道先约谈了市场管理方,对其进行政策宣传,发放《重庆市城市管理执法责令(限期)改正行政决定书》,随后逐户上门宣传政策、宣讲法律,充分了解商户诉求,建立了“一户一策”台账。通过举行商家代表会议,听取意见,尊重群众的利益诉求,并平衡公共利益,结合当前全国上下拆违和我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大形势,为群众算明白了长远账。
▲整治后的冶金村便民市场。
针对部分摊贩提出货物无存放点等问题,街道协调临时仓库、组织人员协助完成货物转移,并帮助摊户消除存货,引导部分商户至改造升级后的冶金村便民市场经营……以利导、以理说和以势压的“组合拳”,逐渐解开了摊主心里的疙瘩。
在便民市场经营了10多年面馆的胡先生,最先表态支持政府拆违工作:“我了解了政策,菜市场的取缔是大势所趋,我早晚都要搬到正规门面去经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胡先生就在市场对面找了门面重新开业经营。
各项工作准备到位后,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城管执法队员等有关部门开展了集中行动,三天就顺利拆除了违建棚子,并移交给九龙城市更新公司管理。拆掉的便民市场被重新进行铺砖,恢复人行便道,进一步方便附近居民出行。
未成年人保护通道护航上学路
最近,石坪桥街道对杨石支路进行了改造升级,并特别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通道。这一改变,源于石坪桥街道倾听市民心声,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以此助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石坪桥街道石坪村社区党委书记彭梅介绍,杨石支路700多米,连接了杨石路小学和育才成功学校,两所学校就读学生约有5000人。之前人行道路面破损严重,坑洼积水,人行道狭窄,“最窄的地方甚至只有30公分,孩子们需要在马路上行走,人车混流非常不安全。”
6月,石坪桥街道制定《2022年校园周边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大执法专项行动方案》,一学校一策略,一问题一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联动部门,杨石支路的改造被纳入其中。
彭梅介绍,从两所学校门口到上创雅园这段300米左右的道路,街道特别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通道,不仅人行道拓宽了,周边还进行了文化氛围的营造。旁边店铺店招、雨棚等也进行了换新。为了防止车辆乱停放,人行道加装了U型隔离桩。
烟火人间石坪桥,有滋有味抚人心。石坪桥,正成为广大市民宜居宜业的宝地,宜身宜心的福地,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将更加富足,更加安宁,更加愉悦,更加幸福。
记者 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