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定居九龙坡多年 长眠于黄桷坪 黄复生墓完成环境综合治理和风貌提升

发布日期:2022-11-04 09:56


11月2日,九龙半岛,杨九路旁,修葺一新的黄复生墓前,簇拥的菊花与黑底石碑上黄色生平文字交相辉映。

10月底,九龙半岛开发建设公司会同千洲园林景观公司完成了对黄复生墓环境综合治理和风貌提升工作的竣工验收。

整修后环境更好

黄复生墓在九龙半岛入口处,对面是“长江万里图”铝板艺术墙。

毗邻的悬崖步道打通了“长江灯塔”至观江平台的视觉通廊,让扑面而来的江景与历史遥相呼应,也让市民更便捷地到达此地瞻仰。

该墓建于1948年,1993年迁到此处,坐北朝南,由条石建成,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碑上镌刻着“辛亥革命先驱黄复生先生之墓”13个大字,塔形墓碑通高275厘米,底座为方形。

▲黄复生墓。 本组图片由记者 曹鸣鸥 摄

“以前边上还有一个凉亭,小时候经常过来耍。”35岁的曹先生从小在黄桷坪长大,他说,作为九龙坡人,是听着黄复生的故事长大的。这些年来,陆续看见有外地人来参观祭扫。重修后,墓碑周围的环境更好,不仅让大家感知城市文脉的温度,也更好地感受九龙半岛人文风景。

黄复生是谁?

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11周年,在那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中,涌现出无数仁人志士,其中便包括黄复生。

据墓前石碑生平显示,黄复生(1883年~1948年),名位堂,字明玉,曾用名黄树中,四川隆昌人,东渡扶桑,攻读化学,追随孙中山先生建同盟会,主事重庆分会。永宁起义制造炸弹,伤左眼失明。一九零九年,与喻培伦、汪精卫谋炸清摄政王载沣,未遂,被捕入狱,威武不屈,名扬九州。后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迫于内外巨大压力,下令释放三人。

据史料记载,黄复生曾任同盟会四川分会会长兼《民报》经理、南京参议院议员兼印铸局长、四川省代理省长、川东道尹、靖国军第一路总司令、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国策顾问等职。1935年后负疾辞官,抗日战争爆发,离开上海,前往重庆白果巷。1938年,移居九龙坡九龙镇杨坪村和尚湾。其间,他凛然拒绝汪精卫约他到南京与日本人合作,并怒斥汪精卫的卖国行为。

1948年10月病故,清贫至无钱发讣告。享年65岁,葬于九龙坡黄桷坪。辛亥革命元老杨沧白,誉他为“海内奇杰”。

源于代表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九龙美术半岛建设的全面推进,杨九路进行了拓宽升级,该墓碑周边已打造成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观景的“崖顶彩道”,游客众多。

但修建步道时,由于步道高于碑基,还建有4至5级台阶和花台,栽上了松柏,花台与碑基间距离很近,不方便市民瞻仰缅怀,而且墓碑整体风貌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亟待提升。

为此,区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对辛亥革命先驱黄复生先生之墓进行妥善管护的建议》,5月13日,在人大代表建议督办会议上通过。

为保护我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好地发挥历史文物的社教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九龙半岛城市形象,九龙半岛开发建设公司第一时间启动改造工作,拆掉花台,整修周边道路、铺设了透水砖,重新打造了生平简介碑石,用时一个月,完成黄复生墓环境综合治理和风貌提升。

记者 邬姜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