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重庆建川博物馆 建在防空洞中的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1-12-02 10:15

▲游客在展厅内参观。

▲修建在鹅公岩大桥引桥下的重庆建川博物馆。

▲游客正在参观。

▲由防空洞改造而成的展厅。

▲抗战老兵手印墙。

传承城市文脉,讲述重庆故事。和大多数博物馆不同,位于谢家湾付家沟片区的重庆建川博物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防空洞博物馆。

116件国家一级文物在此现身,十万余件文物藏品在此安家。重庆建川博物馆是由32个防空洞打造的10个博物馆组成的博物馆聚落,为全国首个洞穴博物馆。

馆内展出文物,主要包括抗战、兵工、民俗、红色年代等近现代史料、物品类的文物,囊括了从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这百年来的历史沉积。

留下民族记忆

在鹅公岩长江大桥旁,层层交错的立交桥下,就是全国首个洞穴抗战博物馆聚落,这里曾是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兵器库”所在地。

为何这个博物馆要建在防空洞当中呢?

重庆建川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这里是洋务运动时张之洞创办的汉阳兵工厂西迁重庆时的旧址,也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厂的所在地。而防空洞又是重庆在战争中的代表性产物,因此,这片区域的防空洞成为了博物馆的最佳载体。

在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当中,有三个博物馆和战争相关,它们是兵器发展史博物馆、兵工署第一兵工厂旧址博物馆和抗战文物博物馆。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这是博物馆馆主樊建川自白中的一句话,也道出了为何要建立有关战争的博物馆的原因。

走进博物馆,珍贵的历史照片、锈迹斑驳的车床、实景还原场景,生动地反映了当年兵工工人躲避日军空袭、在生产洞内生产兵器的场景。时光虽逝,但那些经历过炮火洗礼的“老物件”时刻提醒着我们历史永远不能忘记。

对于热血的见证,抗战老兵的手印是最具有特殊意义的,在抗战文物博物馆中有一面抗战老兵手印墙,墙面上数百枚整齐分布的红色的老兵手印。每一个手印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位捍卫国家、拯救民族的士兵,而他们也无时无刻在告诫我们和平是来之不易的。勿忘英雄,致敬老兵。

据介绍,2019年9月,重庆建川博物馆成为第六批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们培养爱国情感、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

传承城市精神

沿着青石板路继续行走在重庆建川博物馆聚落,博物馆里讲述的感人故事,连同道路两旁的防空洞仍清晰可见。

这些故事中,有一个故事藏着令人感动的爱与善。这就是重庆“爱情天梯”的故事,重庆老人刘国江为妻子手工凿成“爱情天梯”的事件也在馆内情景再现。一座6028阶的“天梯”,用了50年的时间,20余把铁镐。50年如一日的建造,让6208阶石梯在下雨之后也不会长苔。

票证生活博物馆所展出的上万张真实票证,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充满了回忆的,小到粮油票,大到家电票,仿佛一切就在昨天。参观这些博物馆,就如同亲临这些历史故事。

每座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印记,每个地域都有专属的人文符号,九龙坡亦如是。重庆建川博物馆只是深挖文化资源的缩影。

该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让博物馆展出资源更加丰富,即将新增两个展馆,一个是农民工博物馆,利用重庆人民防空历史陈列馆旁的4个连体防空洞,集中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群体为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目前已经建成,等待开馆。

另一个是海疆博物馆,预计明年元旦开放,将利用重庆建川博物馆相距不远的建设码头打造。海疆博物馆设计为3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15.9米,主体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建设成中国内陆第一个海军主题博物馆,打造重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及国防教育基地。

记者 邬姜 实习生 林泓霏/文 陈林/图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