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效果图。
“在倾斜度为60°至90°的坡坎崖上,建平台、天桥,修步道、挑台,还有一座江岸灯塔,这些建筑边线没有直线,没有直角。”5月21日,杨九路,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黄耘介绍着自己的最新作品——中岛艺路美术艺术项目:全长1.5公里,新建景观1.7万平方米、山城黄桷坪步道930米,改造面积1万平方米,总工期165天,6月底基本完工。
“工期短,场地狭小,地势高差大,作为主要交通通道,施工组织难度也大。”谈起项目建设的困难,黄耘一一列举。他说,项目为钢结构体系,存在大量异型钢构件,型号规格多样,管控复杂,重要节点我们还会运用3D打印技术,保证精度。
“科技的融合运用,让施工更安全、更高效、更精准。”黄耘手指轻点项目展示厅大屏幕,一幅立体三维透视图映入眼帘,其中的地理数据,可直接在BIM模型中布置施工堆场、机械、设备、库房、围挡等必要内容。
“滴”的一声,现场管理人员田伟,用手机扫描一个预制构件上的二维码,构件模型、图纸、相关属性数据,出现在手机页面上。施工现场,一个个构件都贴上了这样的“电子身份证”,随着项目进程动态更新,一旦构件出现质量问题,根据扫码信息即可一追到底。
黄耘认为,中岛艺路美术艺术项目作为长江艺术湾区的新地标,重庆美术公园入口形象,让创意结合科技,带给城市更多艺术魅力,为重庆坡坎崖建筑方案提供了九龙坡样本,也为智能建造在未来基建领域的广阔发展作出了示范性参照。(记者 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