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试栏目 > 全民抗疫 > 正文

上山下河 开车行船 消杀防疫 九龙坡有群 “追光者” 在平凡的岗位演绎不平凡的人生

发布日期:2022-11-15 09:07


最近,一部以公益救援为主题的电视剧《追光者》上线,这部根据蓝天救援队的公益救援事迹拍摄的电视剧,讲述了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加入“追光救援队”,在一次次公益救援中实现自我成长的故事。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700多支蓝天救援队、5万多名志愿者。而在九龙坡,也有这样一群“追光者”,在平时,他们是医生、企业老板、出租车司机……如果一旦哪里需要救援,他们就会立马“变身”,上山下河、开车行船、消杀防疫,奉献着他们的热血。

正在野外搜寻走失老人的蓝天救援队队员。

不同行业的人聚在一起

追寻生命之光

记者了解到,我区蓝天救援队于2021年7月开始筹建,今年7月正式在区民政局注册登记,是一批热爱公益,具有专业医疗知识、水上技能、无线电技术的志愿者组成的公益性救援组织。现有正式队员9人,预备队员5人,志愿者100余人,他们主要做的就是面向社会提供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救灾服务,比如此前的巴南山火、泸定地震等,他们都第一时间抵达,同时也开展防灾、减灾、救灾、救援领域的安全知识宣传和推广。

蓝天救援队队长倪成虎是我市一家工程机械租赁公司的负责人,也是队伍里的“老大哥”。他最感谢的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因为本职工作以外的时间,他都挤给了蓝天救援队。倪成虎告诉记者,因为认同自己对公益事业付出,10岁的儿子几乎每次都会参与队伍组织的体能训练。倪成虎告诉记者,对于自己的“副业”,儿子总是很自豪,表达了以后也要加入的想法,这让他感到传承的力量。

较早加入的副队长徐东是一名医生,他在队里的角色是引领者,“因为有些新队员怀揣一腔热血进来的时候,其实不太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们就得‘老带新’,让他们有个目标。”徐东告诉记者,这样才能让那些心怀热血加入队伍的人能够坚持下来。

给居民分发瓜果蔬菜等物品。

赵春莹是蓝天救援队正式队员里唯一一位女队员,她的本职工作是建筑设计,工作挺忙碌。虽然女性相比男性在体力和精力上有所欠缺,但自去年蓝天救援队筹备之初加入队伍以来,她总是积极参与队伍的各类救援和培训,目前服务时长已经超过900个小时,也因此,她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志愿者到预备队员再到正式队员的跨越。11月9日,在公司忙完工作后,赵春莹马不停蹄赶到二郎街道的一个核酸检测点,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赵春莹告诉记者,在头一天傍晚,就已经有十余个队员收拾好换洗衣物,加入了疫情防控中。截至目前,蓝天救援队参与本轮疫情防控的志愿者已经超过30人。记者了解到,除了赵春莹,蓝天救援队里的女性力量还有很多,目前有28位女性加入了蓝天救援队,有几名表现突出的队员即将升为预备队员,大家都在积极奉献自己。

社区巡逻中

除了本职工作时间相对自由的队员和志愿者,这支队伍的参与者还有出租车司机,尽管每天可能要为生计奔波,但只要能挤出时间,他们总能第一时间到达救援现场。倪成虎说,他们或许职业不同,但都有一个目标,就是逆行于生命之路,追寻生命之光。

不断提升救援技能

却希望永无用武之地

10月19日,倪成虎正在二郎留学生创业园的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一身蓝色服装十分显眼。作为我区蓝天救援队的元老级人物,他2017年就已经加入公益救援队伍中来。

为什么会加入蓝天救援队?倪成虎说,其实原因很简单,他此前看到一个新闻报道,就是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在仙女山上寻找一个失联老人,找了一个多月都没有放弃,虽然后来找到的时候老人不幸离世,但他觉得蓝天救援队队员们风雨里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自己,希望自己也能出一份力。自此之后,他多方打听想要加入这支公益救援队伍,并很快加入了当时的主城蓝天救援队。

倪成虎到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最初加入蓝天救援队时,大家都算不上专业,但凭着一腔热血,队伍逐渐成长起来。倪成虎本人也成为一个“全能选手”,不管是水域救援还是山地搜救,都不在话下,但很多时候,他希望自己和队员的这些本领派不上用场。

蓝天救援队正在开展野外救援绳索训练

“印象最深的一次出任务,是去搜救酉阳矿难可能的幸存者。”倪成虎回忆,当时3个村民被一个废弃矿洞里松动的泥土埋了,入口处不到六个平方,里面洞连洞跟迷宫似的,救援人员爬过去都会被卡住,救援难度很大,更麻烦的是,松动的泥土可能会二次坍塌,危险程度很高。从洞口到被埋村民的所在的位置不过百余米,往返一趟却需要7个小时,倪成虎猫着身体上上下下探测路线、绘制图纸,全程参与,连续工作两天的时间,出来的时候都成了个泥人。“每一次出任务都意味着有人在面临危险,我们在救援的时候,想的肯定是拯救生命,但如果力有不逮,也希望能给死者和家人最后的尊重。”倪成虎说。

虽然有些任务会留遗憾,见了太多离别,内心也会彷徨,但只要有一次成功,就会给予大家更多的力量。倪成虎告诉记者,此前蓝天救援队接到一个人员走失的求助,一个80多岁的老人在鱼洞走失,救援队第一时间开始摸排轨迹,配合警方调取监控预估可能的路线,最后在一个江边码头找到奄奄一息的老人。救治的医生说,再晚三五个小时,老人可能就救不过来了。看到老人家人喜极而泣的面庞,参与寻找老人的队员们都笑了。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每一个生命争取更多的机会,不留遗憾,蓝天救援队几乎每周都会开展训练,每一项训练都有严格的要求,对于积极参与的志愿者,还会要求他们通过学习取得相应的证书,就在10月底,他们还组织了体能训练。而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率,倪成虎还带着队员们一直坚持防溺水、医疗急救等公益宣讲。

“现在的蓝天救援队已经渐渐褪去青涩的操作,所有救援都变得更加专业,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倪成虎说。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了进来,90后甚至是00后,都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倪成虎告诉记者,大家因爱而聚,为爱追光,在一次次救援中诠释着无私奉献的大爱。

协调联动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

最近,除了支援疫情防控,区蓝天救援队正在筹备着搬入新的办公场所,这个场所由二郎街道协调提供。而蓝天救援队与二郎的“结缘”,还要追溯到3个月前。

二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波告诉记者,今年8月,二郎街道为防控疫情对一些社区进行了临时性静态管理。以迎宾路社区为例,涉及十多个小区,急需志愿者支援,这个时候,蓝天救援队出现在社区,表示无条件支持疫情防控。“100多名队员大都是自己驾车前来,统一着装、身姿挺拔、专业性强,不分白天黑夜地在一线进行信息录入和核酸检测工作,大多数时候甚至都不在社区就餐。”李波告诉记者,自此之后,只要有需要,蓝天救援队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对这样一群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也赢得了百姓的好感,在他们的带动下,街道一些热心的退伍军人也积极加入了蓝天救援队。

看到了蓝天救援队的引领作用,二郎街道也积极与他们对接,希望借助他们完善的体系培育出二郎的特色志愿队伍。今年10月底,二郎街道与蓝天救援队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街道提供办公场地和物资储备场地,蓝天救援队开展应急培训和志愿者培育,双方合力推动志愿服务、应急救援融合创新。

今年6月,应急管理部印发《“十四五”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适度、布局科学、结构合理、专长突出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各有所长,社会应急力量有效辅助,基层应急救援力量有效覆盖。

记者从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我区目前已经形成“1+13+156+N”的应急救援力量,并有城市内涝防汛应急抢险队、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蓝天救援队、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四川局一五七处专职消防队、重庆川维物流有限公司储运分公司专职消防队、重庆和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专职消防队、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职消防队等专业救援力量,除城市内涝防汛应急抢险队、林场森林消防专业队是政府牵头组建以外,其余5支队伍都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其中,蓝天救援队伍是目前唯一一支在区民政局注册,并进入应急管理部应急救援力量备案登记的社会应急救援队伍。

为了充分调动这些社会救援力量,区应急管理局早有尝试,定期组织全区的社会救援力量召开联席会,并签订合作协议,保证应急处置指挥调度及时、有效。后续将持续完善社会应急救援网络体系,建立快速高效的社会应急救援响应和联动机制,充实应急救援力量。

记者 周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