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试栏目 > 全民抗疫 > 正文

战“疫”隔离点 70后夫妻心照不宣的约定

发布日期:2022-03-28 12:13

自3月疫情发生以来


九龙坡区卫生健康系统

众多医护工作者

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区人民医院西城院区

52岁的心血管内分泌科

副主任刘洪彬

和49岁的经营办

副主任张世淑

便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先后进入不同的隔离点工作

他们是夫妻

更是并肩坚守的战友

她的电话号码最后一位是“1”

他的电话号码最后一位是“2”

其余号码相同

这对拥有“情侣号”的“70后”夫妻

先后进入隔离点后

有个心照不宣的约定

……

丈夫:只是换了场地去战斗


2月底,丈夫刘洪彬先被派往我区的一个隔离点工作。

第一次进入隔离点工作,刘洪彬坦言,起初有点紧张,但多年的从医经历很快冲淡了心里的一丝丝不安,“只要做好防护措施,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位淡定的父亲,甚至在离家前,都没告诉即将返校的儿子,“他以为我只是出差去了。”

“我们每天的工作包括每日体温监测、采集核酸,为不舒服的隔离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刘洪彬对隔离点的工作还能适应,他觉得,和日常工作比,只是换了一个场地战斗,有时需要去安慰有情绪的隔离人员。

▲刘洪彬

为了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他主动参与防护专业知识培训,每次不厌其烦地提醒同事们要熟练掌握隔离服的穿脱、消毒的步骤和程序。

刚开始,长时间“困”在一个区域,刘洪彬感觉不习惯,不过很快找到方法来舒缓,比如在走廊来回走走,原地跳跳。

休息的时候,刘洪彬会给家里打个电话,询问双方父母的身体情况。家里的4个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慢性病,他通过电话了解他们的病情,指导他们用药。

刘洪彬说,之前备足了两个月的药,妻子才放心进入隔离点。父母们也理解夫妻俩都进隔离点工作,只是一再叮嘱:“要做好防护措施,照顾好自己。”

由于刚开始两边的隔离点工作忙,隔了三天,刘洪彬空闲时才和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只说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妻子很快就被同事叫走挂了电话。

刘洪彬和妻子有个心照不宣的约定——“晓得大家都忙起的,有事尽量微信留言,少打电话,怕影响对方的工作。”

妻子:疫情结束后多陪父母

妻子张世淑是我区另外一个隔离点的楼栋长。3月,有护理专业经验的她被抽调到这里工作,有20多个医务人员和她并肩作战。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只是做着应该做的工作,只要需要,我们就义不容辞跟上。”张世淑说,孩子已经读大学了,老人慢性病病情稳定,相对于其他同事,家里的牵挂少。安顿好老人,她便投入到隔离点的工作中。

这是张世淑第二次到隔离点工作,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她被安排当了楼长。

▲张世淑

“拿到人员名单后,我们就上门一个个测体温做核酸检测,有时还需要配合做流调工作。”当天,张世淑与同事一起忙碌到凌晨,遇到疑似阳性病例还要“双复双查”,送样本到区疾控中心,等待结果,同时安排做好消杀工作。“最忙的时候,一通宵没合眼。”张世淑说。

照顾隔离点所在楼栋人员的生活起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张世淑和团队小伙伴几乎是用尽全力,及时做好医疗服务保障,有不为人知的劳苦,也有很多细微的感动。

有一次,有个20多岁的密接者被转送到这里,虽不愿多说话,但很懂事地提醒医务人员:“阿姨,我去过XX地方,你们不要靠得太近了。”

“孩子,谢谢你,我是医护人员,做好了防护措施。”张世淑安慰他,“我的儿子和你差不多大,有什么事情可以给我说。”

在不同的隔离点不同的岗位上,夫妻俩做着相同的选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尽管无法预估什么时候能回家,但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日与家人团聚,“到时好好休息一段时间,陪陪父母。”

记者 邬姜

供图 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