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测试栏目 > 全民抗疫 > 正文

九龙坡区派出6批共50名医务人员援鄂 最美逆行者获患者盛赞

发布日期:2020-04-14 14:30 来源:九龙坡手机台

1月31日,张鹏作为重庆首批援鄂疾控检测小分队(4人)成员、九龙坡区首位援鄂医生,奔赴荆门市。从1月31日之后,全区陆续派出援鄂医疗队,2月23日,九龙坡区疾控中心结艾科副科长郑艳作为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部组派支援湖北省的第三批疾控队、重庆市第十五批、全区第六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到达湖北孝感。至此,全区共派出六批共50名医务人员援助湖北。

6批共50人支援湖北  其中第4批成建制组队

除了张鹏和郑艳作为疾控医疗队分别在荆门和孝感,区人民医院和区二院的两名医务工作者在孝感外,其余的医护人员均在包括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在内的武汉市各大医院支援作为医护工作者,他们发挥所长,救死扶伤,作为逆行者,他们勇敢无畏,直面病毒……在援鄂的日子里,在与患者亲密接触的日子里,他们对患者以真情相待,获得了患者的真心认可。

记者从区卫生健康委了解到,6批援鄂队伍中,第4批最为特殊,人数24人,是6批里人数最多的,且成建制组队,不仅有领队,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与之前三批不一样的是,这一批里既有医生也有护士。“我们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派出援鄂医疗队,去援鄂的都是精兵强将,第四批由于人数最多,还有4名党员,因此安排了领队1名、副领队2名,组长4名,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领队的人选上,专门挑选了区人民医院的一名副院长担任,他作为医疗队的一员,在为前线提供医疗支援的同时,还要负责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安排、健康观察等工作。”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们主动请缨 奔赴前线

张鹏。 (九龙报社 记者 周舸 摄)

1月28日上午,市疾控中心向全市疾控系统发出了支援湖北的紧急倡议,张鹏还未来得及征求家人意见,便第一个报了名,并提笔写下了请战书,文中写到:青春应该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党性应该在最困难的环境锤炼,请组织批准我到最危险的地方战斗!在他的感染下,一封封请战书纷至沓来,众志成城筑牢疫情防控阻击线。

临行前,亲人们为罗玲点赞。(九龙报社 记者 王茂松 摄)

2月1日上午,本该休息的罗玲看到部门微信群紧急通知:重庆将组建第三批医疗队前往武汉,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也要派人前往,现征求愿前往者。她随即请战,愿赴一线,却很快被驳回。院领导们都觉得她太瘦小——身高1.54米,体重不足80斤。前方高强度的工作,很可能会压垮她“骨瘦如柴”的身体。罗玲没有放弃,她将爷爷的“遗训”转给院领导看,以表决心。院领导看到这封“遗训”,很感动,所以批准了她的请求。“作为一名医者,便应该尽自己的力,去救治那些病人。”罗玲说,这是爷爷“遗训”里的精神,也是这种精神指引她,去到一线,救死扶伤。

“我还没有成家,派我去。”跟张鹏一样,区人民医院ICU男护士林磊也是主动请缨,成为了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之一。还没等到出发通知,林磊就提前收拾好了行李,随时待命。在接到通知说要出发去武汉的时候,他拖着早已准备好的行李就出门了。他说,他身为一名党员和在ICU工作十年的护士,应该去前线,加之自己是男生,体力比女生好,并且还没成家,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去支援再适合不过了。2月11日,林磊跟随我区第三批共16名医务人员一起奔赴武汉。

脱下防护服和护目镜的林磊,额头和鼻梁被护目镜压伤。受访者供图

“12年前我在汶川给外科医生打下手,而这次是呼吸科的主战场,我得去。”“17年前的‘非典’让我走上学医的道路,17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冲到一线帮助病人,我义不容辞。”……面对病毒,大家没有退缩,反而主动请缨,想去前线支援,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在新闻中看到前线的医务工作者与病毒作战,也想为同行分担,尽自己一份力。没有华丽的语言,他们带着一颗朴实却坚毅的心奔赴前线,用实际行动支援同行,践行诺言……

他们真情相待 收获认可

郑艳(右二)在云梦县人民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受访者供图

3月16日,孝感市委通报表扬一批重庆市、黑龙江省援孝医疗支援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郑艳就是其中一个。在援助孝感的20多天时间里,她指导孝感市云梦县对32个重点区域进行流调,推动云梦县流调工作实施第二次“回头看”……

患者给区中医院护士李洪平写的感谢信。受访者供图

我区在武汉的援鄂医疗队,同样得到高度认可。“自我入院以来,得到了她精心护理,一流的技术让我少受了痛苦,她主动嘘寒问暖,帮我烧水、送饭,解决很多我的生活难题,她不仅是护士,更像我的亲人……”2月20日,区中医院援鄂医疗团队护士李洪平收到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人的两封感谢信,这两封感谢信是李洪平护理的三个病人写的,他们在感谢信中感谢区中医院培养了优秀护士,感谢李洪平对他们的护理。

“孩子,等我出院了,你一定要到我家里来做客哦,我给你做烧白吃。”住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的患者牟奶奶热情地邀请林磊。给患者清理粪便、更换尿不湿、当传话员、带水果……林磊贴心的护理让患者们深受感动,常常点名表扬林磊。林磊精湛的穿刺技术,也让“战友”们佩服,今年32岁的林磊在ICU工作了十年,对于穿刺有着自己的一套技巧,他还把自己的穿刺技巧分享给了“战友”们。“林老师,好样的!”“战友”们纷纷给他点赞。

方琪、叶程、陈娇、李雪送花给病人。受访者供图

3月8日,妇女节,区援鄂队员方琪、李雪、陈娇、叶程和龙罗给病房的女患者送去了用红色处方签亲手制作的纸玫瑰,“妹妹,你们送的纸玫瑰对我们来说就是生命之花,这么多生命之花在病房绽放,我们有信心战胜……”收到特殊礼物的患者们感叹说。

记者了解到,全区派出的援鄂队员,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20岁,截止到3月21日,他们在前线抗疫的时间最长的有50天,最短的也有28天。据不完全统计,6批医疗参与救治患者500余人。

唐馨。受访者供图

“虽然平时大家看我还似孩子,但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承受一般人难以承受的重任和危险,我们知道在这里,我们的身份不仅仅是医护工作者,更承担着病人亲属的角色。”我区最小的援鄂队员唐馨说,“在武汉看到了很多闪亮的东西,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记者手记

在这场不知道归期的支援中,援鄂队员们仍然选择逆流而上,面对病毒他们也有担忧也有害怕,“我们是医护人员,我们不去谁去?”采访中,这是记者听得最多的话,是啊,他们是医生,他们是护士,患者需要他们,但工作之外,他们是母亲、是父亲、是儿子、是女儿,决定去援鄂的那一刻,他们也决定暂时放下工作之外的身份,在前线,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医务工作者,他们清楚,必须以这样一个身份,与病毒斗争到底,疫情散去,便是他们回家的时候。最美的逆行者们,期待你们早日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