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后,学生在实训基地实习。
▲学生跟着师傅在实训基地学习实用技能。
▲校企双方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的课堂不再局限于学校。
8月17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内,18岁的姜林林正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装配汽修工作。今年6月从九龙职业教育中心毕业没多久,姜林林就找到了工作,并于8月9日正式入职长安汽车,月薪超过4000元。“因为学校有过理论加实训的课程,经过实习之后,自己已经是个‘熟手’,完全可以胜任工作。”姜林林说,这是他能快速找到心仪工作的原因。
此时,和姜林林同届的尹奎权,已经升任纬创资通(重庆)有限公司的领班,月薪能拿到近8000元,对于未来,他也信心满满。
姜林林和尹奎权的经历,并不是个例。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九龙职业教育中心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合信汽车就依托其母公司合信实业集团以及背后的汽车产业链,为九龙职教中心的学生提供实训和就业的机会。到2019年,该公司又与职教中心深度合作,开展汽车双基地项目建设及营运,不仅培养学生也助力学校老师的培训模式升级,让学生在择业时,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目前,合信汽车已经与西南地区30余所职业院校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在共建汽车产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打造、汽车专业建设、内涵建设、学生实习就业、中高职贯通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已经解决了近5千名学生的对口实习、近3千名学生的就业问题。
深耕产教融合
筑牢汽车行业人才基石
今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订,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强调行业和企业在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而随着国家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带来的新职业需求以及产业生命周期变短,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亟需优化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同产业变化相结合。我市历来是汽车重镇,随着长安汽车、东风小康等近年发力新能源汽车,我市也在积极建设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地。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超过100万辆,配套布局充电站6500座以上,换电站200座以上,公共充电桩18万个以上。
“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很大可能会面临人力资源的短缺。”合信实业董事长陈光来告诉记者,也因此,公司在5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相关产业链,并开始进行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2017年,合信实业专门成立了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服务于职业教育。同年,合信汽车成立校企合作事业部,积极借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参与组织人才培养。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这一信号发出后,合信科技快速反应,在2019年就成立了重庆首家民办产教融合机构-重庆合信产教融合研究所,深度整合行业、企业、院校的资源来搭建行业与院校的纽带和桥梁,助推职业院校发展。2020年,市发展改革委公布20家企业纳入我市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名单,并列入重庆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储备库,合信汽车成为我区唯一一家入选的企业。
“作为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企业,相比职业院校,我们对市场的需求会更敏感,也有责任和行业协会一起承担起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陈光来说。
践行校企共培
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双基地
2019年,重庆合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与区职业教育中心联合开展汽车双基地项目建设,一方面打造集学生培养和教师实践、企业生产和培训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途径,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校企双主体共同制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教材、教学资源。企业在学生培养全过程承担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任务,并每年派遣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生入学第一学年,进行文化理论学习,到第二学年,就跟着师傅在校企双方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九职合信养车连锁店学习实用技能,这种‘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的课堂不再局限于学校。到第三年真正步入企业实习时,这一批学生的技能已经颇受肯定。”陈光来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由于九职合信养车连锁店也是对外经营的,营业额每年在1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利润的15%用于实训,改善学生的实习实训环境,提前让学生体会到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实习产品”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时,也有相应的资金补贴,这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这种培养模式,也真正让中职生一走出校园,就能很快实现就业。姜林林和尹奎权正是受益于双基地打造的第一批学生。“可能最初入学时,心里或多或少会觉得三年的时间会在职业院校虚度,但其实学校的每一天都很有意义,无论是技能训练,还是理论学习,都真真正正让我学到了本事,这些都成为我能在社会立足的‘本钱’。”姜林林说。
“这样的校企合作方式,符合中职学生的成长规律,技术技能的掌握,也让这些孩子更有自信步入社会去迎接挑战。”九龙职教中心副校长骆永华告诉记者。这也是个三方共赢的结果,职教中心的老师更加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反过来也会提升日常课程的教授,学生真正学到了有用的技能,而用人企业也减少了对新人的培训时间,用工效率更高。
除了协助职业院校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作为重庆市汽车维修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合信汽车为职教中心也做了很多实际的投入。“对于在实训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合信科技不仅会提供工作机会,也会将这些学生推荐给协会其他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基本能实现100%精准就业。”骆永华副校长告诉记者,目前有超过200名学生到汽车双基地进行了实习实训,2名学生获“全国最美中职生学生”荣誉称号,学生参加2021年重庆市技能大赛交通运输类赛项获市级一等奖5项;学生连续两年“1+X”考评通过率为100%。
落实激励政策
强化校企合作支撑
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产教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指出要根据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等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支持高水平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要加快实现“专业”跟着“产业”跑,加速为产业“造血”。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市级层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关文件精神,有效推动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区于今年3月17日印发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区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为:“十四五”期间,建成2个国家级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成2所市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6个市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成1—2所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和1—3个国家级优质专业;建成2所市级优质中职学校和4—5个市级优质专业。建设“巴渝工匠”创新发展聚集区,大力实施“九龙工匠”培养计划,打造国际工程师交流合作基地。到“十四五”末,全区技能型人才达到14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27%,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2%以上。
记者从区教委了解到,我区已经建设国家级、市级现代学徒制试点5个、市级双基地建设项目2个,市级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个,申报开展11个“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学校依托重大产业项目,设置13个专业大类对接产业链,设置对接岗位的课程200余个,有效提升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打造我区职业教育特色。
在新《职业教育法》中,不仅明确了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责任,同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使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在提升龙头企业社会影响力的同时,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盈利,开辟新的业务,这些都将激发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的动力。以合信科技为例,自2021年入选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之后,合信科技更加坚信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公司将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方针,加大对职业院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积极探索,不断精进,对职业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了解到,我区目前也在积极落实国家、市级层面关于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推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组合式激励政策落地落实。
记者 周双双/文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