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端相关栏目 > 热点推荐 > 正文

五年奋进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奋勇争先

发布日期:2025-03-13 14:31


自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我区紧紧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砥砺前行。五载春秋,我区以实际行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添砖加瓦,在经济发展、区域合作等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跃升至2060.4亿元,位居“圈内”第三,成为重庆市第二个“两千亿”经济大区,在唱好“双城记”、打造增长极的征程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


▲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成功发车。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氢走廊”启动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首发仪式成功举行。 资料图


系统重塑“四梁八柱”

凝聚战略合力


记者了解到,我区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区发展的总牵引,在战略推动层面,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机制。区委常委会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区政协常委会会议累计研究相关议题50余次,从政策制定、任务落实到监督反馈,各部门协同合作,凝聚起全区上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大合力。

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我区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深化赛马比拼机制。建立年度任务“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闭环落实机制,对每一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构建“月盘点、季分析、半年晾晒、全年总结”工作机制。各级各单位对照任务清单,挂图作战、打表推进,累计推动落实200余项重点任务。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区域合作成效持续巩固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迭代升级“十项行动”

夯实发展路径


五年来,九龙坡区围绕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十项行动”为重要路径抓手,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推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94个,完成投资约290亿元。成渝高速(重庆段)改扩建项目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的实施,进一步织密织细了区域交通网络,提升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九龙坡区实施科研项目281个,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54.6亿元。通过迭代升级“411”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构建科技创新“1558”工作体系,聚焦数智科技、新材料、绿色低碳三大科创高地建设,不断夯实夯牢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城市更新行动让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全区实施城市更新1248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33万平方米。民主村社区等老旧小区在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的同时,解决了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成为城市更新的成功范例,让人民生活品质可感可及。

产业发展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总量分别达498家、391家,较2019年分别增加58家、102家,现代产业体系提质提效。通过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健全服务经营主体工作机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九龙坡区还打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平台等“四张清单”。2023年以来,累计推动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157个,完成投资390.5亿元,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全力拓展“川渝合作”

打造标志成果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九龙坡区积极拓展与四川地区的合作,在多个重点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

在氢能产业领域,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氢走廊”启动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首发仪式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及四川省成都市、内江市三地同时举行。九龙坡区作为“成渝氢走廊”起点之一,集聚了德国博世、庆铃汽车、国鸿氢能等头部企业,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投放燃料电池汽车行驶里程突破600万公里,成为成渝地区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域。

区域合作方面,2020年4月,九龙坡区率先与成都市新都区缔结“新龙合作”,积极构建“新龙—成渝—川渝”合作新格局。目前,“新龙”两地每年超1万家市场主体开展商贸往来,购销金额超10亿元。西南铝与四川中航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累计签订15亿元供货协议,九龙坡区属国企愉秒充公司在川渝地区布局建设100余座“超充”场站,产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九龙坡区持续加大与川渝地区的合作力度。“新龙”质量创新暨质量强企强链强区成果发布会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近3亿元;联合发布“新龙通办”服务事项198项,方便两地群众办事;广泛参与成都、绵阳等21个市区220余场教育领域交流活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成渝两地异地医保关系转移累计办理2000余件,提升了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记者 范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