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端相关栏目 > 热点推荐 > 正文

鲜食玉米提前半月“领鲜”上市 西彭镇千秋村“金色产业”再添“科技神器”加持

发布日期:2024-06-05 11:29


口感特点:香甜、软糯

上市时间:5月中旬到7月初

科技神器: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使用20%,节约用水30%

增产增收:亩产值超5000元,除去成本后利润4000元

初夏,走进西彭镇千秋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片的鲜食玉米苗壮叶展,长势喜人,在沃野间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郁郁葱葱的“金色产业”画卷,引领着当地百姓“甜蜜”增收。

“领鲜”上市 “高学历”玉米身价翻几倍

近年来,鲜食玉米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口感更为香甜、软糯,深受消费者青睐。鲜食玉米产业也近年来成为乡村振兴重要发力点。

西彭镇千秋村历来就是当地的蔬菜基地,这里属城市近郊区,处于低海拔地区,雨水丰沛、日照充足,温度、光照条件相对较好,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底气。

▲鲜食玉米基地,村民们忙着采摘玉米。

记者在鲜食玉米基地看见,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装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这些玉米个头均匀,个个饱满,品相不错,卖得起价格。”正在装车的合作社工人掰开一个玉米壳给记者展示。因采用了新品种和新技术得以提早上市,其身价提升了几倍。

去年,在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的指导下,位于西彭镇千秋村6社建了占地面积100亩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开展鲜食玉米新品种引进筛选展示、大豆-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集成研究、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筛选出“高学历”的渝甜糯990、玉糯811、京科糯928、万糯188等早春鲜食玉米品种,并采用了地膜覆盖、培土保温、分期播种等配套种植技术。

“平均一天要收割一两万斤,合作社20名工人从早晨五点半就要开始干活。”重庆秋益品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白淋淋说,今年收获期提前了半个月,抢先上市的玉米收购价达到每斤3元,是往年价格的几倍。

“目前,这里是中心城区最大的鲜食玉米基地,大部分正在抽穗扬花,收获期从5月14日起,一直要持续到7月初。”市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市农科院玉米所副所长柯剑鸿介绍,今年在千秋村打造了300亩核心示范片,并在周边对配套技术进行推广,目前推广面积达到1200亩。

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力鲜食玉米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领“鲜”技术 水肥一体化加持减少化肥20%

在鲜食玉米田的田垄间有一段黑色管道状物体,直接连接合作社的机房。

▲“科技神器”水肥一体化设备。

区农业农村委农技站的负责人介绍,这是“科技神器”水肥一体化设备。她进一步解释,水肥是作物高产的基础,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向作物根区土壤适时适量、集中高效供应水分和养分,能及时有效满足高产水肥需求,是当前实现玉米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措施。

据了解,当地争取市级补助26.58万元,实施了鲜食玉米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后,减少了人工浇水施肥,可节约人工费20%,化肥使用量减少20%以上,节约用水30%以上,同时,改善了土壤理化结构,促进了鲜食玉米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当地村民感慨说,以前种地,以为选好种子、多施肥、勤浇水,亩产量就可以上来,现在看,还是用新技术,省力更有效。

有了“高学历”玉米、专家们指导以及“科技神器”加持,目前当地鲜食玉米亩产预计2000斤左右,亩产值超5000元,除去成本后利润为4000元左右,进一步提升了农民收入。

玉米种植还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收获后的玉米秸秆还田,实现了种植业“变废为宝”生态循环发展体系。

“我们采取订单收购模式解决了销售问题,并制作了统一的包装,提高鲜食玉米的市场辨识度。”对于“金色产业”白淋淋信心满满,下一步将和相关企业洽谈,希望更领“鲜”一步,快速锁“鲜”,加快从地里到餐桌的速度,提高鲜食玉米的口感,赢得更多市民的认可。

记者 邬姜/文 周邦静/图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