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的民主村,霓虹闪烁,慵懒干净的黄色灯光将黄葛树影投到宽敞的石路上。一阵轻快的脚步踏影而过,那是年轻时尚的游客在街巷里流连驻足。
新潮、多元、有态度……这是新晋“网红打卡地”民主村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在这涌动的“潮味”里,一个绿色邮筒静静伫立在石路一侧,显得复古而稳重。
这个邮筒所象征的,既是建设厂老职工记忆中的“一号信箱”,更是新时代谢家湾街道民主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的新探索。
70年时光辗转而过,“一号信箱”见证了建设厂的变迁,退出过历史舞台,如今又被赋予了新内涵,记录下城市的民主进程。
书信之“桥” 联通天南海北
再次谈起往日在建设厂里的奋斗时光,今年76岁,居住在民主二村5栋的彭其碧婆婆湿润了眼眶。
“我16岁进厂,在厂里工作了33年。”彭婆婆说,“以前在建设厂上班,那是好自豪的事哟。”
过去的国营建设机床制造厂(即建设厂),厂区从九龙坡区直港大道一直绵延至袁家岗,其间厂房林立、烟囱高耸。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民主”“劳动”“文化”等新词风靡全国,建设厂也以此为新建家属区命名,其中民主村就寓意着人民群众以民主的方式参与区域的管理、建设,当家做主。在家属区内,苏式红砖房整齐排布,电影院、学校、医院、礼堂等建筑一应俱全。
1953年9月1日,建设厂成为重庆市“一号信箱”的主用单位,是重庆市有史以来唯一使用一位数信箱的单位。
“我们是兵工企业,属于保密单位,以前家里给我们写信,地址都是填‘一号信箱’。”彭婆婆介绍,在厂区里,许多地方都设置了邮筒。在那个没有手机、网络的年代,邮差将一封封收件地址写着“一号信箱”的信件送到每位建设厂职工手中,又将邮筒中的回信送向天南海北。
“一号信箱”听起来神秘,却是“建设人”日常通信的载体。对于彭婆婆这样的老职工来说,“一号信箱”见证了他们的爱情与奋斗,喜怒与哀乐,承载了每个人浓浓的感情和回忆。
2009年,建设厂搬迁。后来,原本厂区的位置上修建起庞大摩登的万象城商圈。动工那天,彭婆婆和老友们唏嘘不已,“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以后再也看不到了”。
不仅如此,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保留下来的民主村家属区越来越跟不上时代,日渐显现出老旧小区的通病——人车混行、旧房破损、道路狭窄、占道经营……
“那时没有人行道,人跟车走一起,有的窨井盖松动翘起,雨天车子压过,溅得行人一身泥水。”彭婆婆回忆。
转变始于2021年,九龙坡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成为市级重点项目。在城市更新的实施过程中,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决定在这里创新推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的“首张名片”——谢家湾街道民主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以此沿袭民主传统,让居民参与自己所在区域城市更新的规划建设。
“一号信箱”也是在这一时刻,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回到居民身边。
“一开始,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把房子、道路改造好,还没考虑到留存那些记忆符号。”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主任向俊介绍,民主村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建设厂老职工,他们找到区人大代表,提出想在改造中加入“一号信箱”元素。很快,区人大代表将群众建议反映给城市更新公司,设计人员将“一号信箱”纳入设计规划,才有了现在矗立街边的“一号信箱”雕塑,图文并茂地向过往的行人诉说建设厂的历史。
民意之“桥” 直抵民生诉求
就在2023年,从当地居民对“一号信箱”的深厚感情和重视信赖中,谢家湾街道人大工委获得灵感,“我们决定建立‘一号信箱’机制,把人大代表沟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有关工作纳入其中。”谢家湾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袁霞说。
2023年11月,住在文化七村50号5栋20楼的殷女士遭遇了“惊魂时刻”。“电梯一下从20楼滑到1楼,门也打不开,这要是老年人遇到了可不得了。”殷女士后怕地说。经初步统计后,殷女士发现当年10月和11月两个月内,类似的电梯滑层事故已经发生了四五次,“出于安全考虑,电梯必须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由于种种原因,文化七村50号5栋没有设置大修基金,无论大修还是更换电梯都需要居民共同出资,不少居民抱着没遇到过事故、继续用也没事的心态,拒绝出资。
争执不休,矛盾加剧。2023年12月1日下午,一场关于文化七村50号5栋电梯老化问题的协商议事会在谢家湾街道民主村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3楼举行,区人大常委会、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物业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以及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专家、区人大代表杨纲、居民代表等人围坐一圈,一边发言讨论一边做着笔记,商议解决对策。
“如果让群众自己解决,可能会激化矛盾,问题也得不到妥善处理。”袁霞负责主持这场议事会。她介绍说,此前,居民向走访中的杨纲反映了电梯问题,杨纲考虑到此事关乎群众安全和利益,存在不小隐患,便将这一重要情况“投递”给街道人大工委,于是便有了这场议事会。
议事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技术专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根据《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条例》有关规定,物业管理公司需先申请对电梯进行评估,检测机构再根据评估结果给出权威建议,促使居民达成一致意见。
很快,在杨纲等人的督促下,评估顺利开展,电梯评分为89.5分(正常分数为90分及以上),确实需要维修或更换。带着专业评估结果,实践站又组织了3场协商议事会,原本只有20%的居民同意出资,如今已有超过95%的居民同意。
这一解题过程,正是“一号信箱”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如今,“一号信箱”不再只是建设厂对外联系的名字,而有了更多的内涵。
居民可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的实体“一号信箱”投递建议,也可以通过“码上找代表”留言。同时,居民还可以向走访的人大代表、网格员直接反映问题,人大代表、网格员收集好问题后,将其“投递”到“一号信箱”系统。
与以往的社区代表工作站不同,过去,每个工作站只有不超过3名人大代表,在群众联系密切程度和服务领域方面都有局限,而实践站将各工作站的人大代表集合起来,并推出“码上找代表”,大大激活了人大代表的履职动能。此外,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区政府部门负责人、智库专家等也纷纷进站,进一步充实了解决群众诉求的力量。同时,“一号信箱”功能更加聚合,有“聚、联、议、督、促、智”六大作用,人大代表不仅要收集并反映群众诉求,更要根据事情重要程度申请组织议事会,并在会后督促办理,为居民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现在有问题我们都知道去哪里反映,民主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彭婆婆说,前段时间,她还针对停车位划线提出了建议,得到了街道人大工委的办理。袁霞介绍,实践站已经收到1100余条建议,办结率超过98%。
不仅是谢家湾街道。如今,九龙坡区已成立了19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每个站点都推出了一个特色服务品牌。
“比如走马镇推出‘走马故事会’,在听群众讲故事的过程中收集民意,地点就在镇上一个长期讲民间故事的茶馆里。而石板镇则以‘258’为品牌,利用每月2、5、8日赶集日开展群众接待活动,并总结出‘258’工作法,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向俊介绍,实践站实现了人大法定职能常态化触达基层末梢,与人民群众就近“一站式”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