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端相关栏目 > 热点推荐 > 正文

华丽变身:废弃矿坑成开放式生态乐园

发布日期:2023-12-06 15:10


▲生态修复后的矿山公园。

近日,中梁云峰33号矿坑和39号矿坑顺利通过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至此,中梁云峰区域历史废弃矿坑治理任务已全部完成。记者了解到,中梁云峰废弃矿山经历几十年开采后,遗留下山体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等生态难题。2018年起,渝隆集团以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对中梁云峰区域内14个历史废弃矿坑进行整治,总面积35.08公顷。如今,中梁云峰已成为市民沐浴冬日暖阳、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因地制宜

废弃“矿坑”焕发新生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梁山煤矿、采石场被大规模开采,遗留下不少采石遗迹。尽管采石已止,但大大小小的矿坑却成为这片土地的“伤疤”。在生态修复过程中,渝隆集团因地制宜,对矿坑生态修复实施“山水同治”,将治理跳磴河时产生的弃土回填到中梁云峰废弃矿山里,里外节省了2600余万元的弃土外运费用和600余万元的回填客土费用。

另一方面,在修复过程中,利用地形高差、排灌系统收集雨水及地表水,汇聚生态集水池,构建自然生态蓄灌系统,铺设地下喷灌管网,设置绿地自动喷淋装置,抽取集水池水源保证区域内植物用水,形成自动循环水资源生态调节系统,形成景观、灌溉两用的“绿色海绵”。

矿上的开采导致绿色植被被大量破坏,在缺绿补绿的过程中,渝隆集团最大程度保留耕地,并打造城市田园,将耕地与山水融为一体。在矿山公园入口区域,保留和利用原有20亩耕地,按时节种植蔬菜、花生等粮油作物,观光的同时产生经济效益。

渝隆集团权属的14个废弃矿坑,其中4个废弃矿坑通过自然修复方式进行复绿,复绿面积13.27公顷;10个废弃矿坑通过工程修复方式进行整治,复绿面积为21.81公顷,共消纳弃土1077755立方米。

彩色塑胶步道、农耕体验田园、草坪环绕的露营基地、依山绽放的彩色花海、置身大自然的儿童乐园……昔日废弃的矿山换上新装,华丽转身变为生态公园,吸引着众多市民来打卡。

“几乎每个周末我都带着孩子到中梁云峰上爬山游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放松。”家住中梁山街道的张丽告诉记者,中梁云峰上有玩的有逛的,还可以爬山跑步。

记者看到,在露营基地,具有代表性的巍峨矿山岩壁被生态活化利用,用“微改造”手法在原生态景观上叠加社交性质功能,让隐在山间的废弃矿迹在生态修复中成为中心城区遛娃露营新地标,绽放异彩。徜徉于矿迹露营区的大面积自然草坪,藤蔓状露营平台点缀其中,将矿山遗迹与人类活动区域分割又自然融合,让曾经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的遗憾转换为中梁山麓间的希望象征。


产业导入

生态效益转换成经济效益

曾经的矿山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益,如今经过生态修复后的矿山公园通过产业导入,也将生态效益转换成了经济效益,这片土地发挥着它的新价值。

记者了解到,渝隆文旅公司作为中梁云峰废弃矿坑生态保护修复后期的管护责任单位,负责该地块周围的生态维护和运营管理。在渝隆集团的领导和指导下,采用“生态修复+产业导入”的发展模式,利用现有建筑肌理与山头、林地、矿坑等要素融合,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探索边“披绿”边“生金”的新路子。

一是利用已建成集城市田园、大地乐园、露营基地为一体的矿山公园,通过联动区域内初具规模的“云峰寺”人文资源,6个点状矿山公园观光资源,建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二是利用废弃房屋所属的建筑用地,主动招商引资,有条件地引入社会资本,增添配套的餐饮、住宿、运动、游玩等项目,吸引更多的市民上山休闲观光和体验;三是“造血式”推进耕地复耕,结合自然研学、种植观光、农产销售等全链条发展,多渠道推进荒地复耕复种,昔日“沉睡”的耕地变为“淘金田”,重新焕发新生机。

渝隆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渝隆集团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国有平台优势,圆满完成中梁山废弃矿坑治理修复任务,筑牢重庆中心城区生态屏障,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文字:廖婉廷

图源:渝隆集团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