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市民在民主村入口处合影。新华网 耿骏宇 摄
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的民主村,成为市民游客纷至沓来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走进民主村,楼房穿上了“新衣”,楼栋间道路宽敞亮堂,街心花园新潮别致,苏式红砖建筑与树影斑驳的黄桷树相伴,老牌美食店与新派潮品店并存……在这个商圈旁的老社区内,市井气息与时尚潮流在这里碰撞交融。
从“推倒重来”到“留改拆建”
民主村是原重庆建设厂的家属区,属于典型的“一厂一村”型老社区,片区内居民有传统的生活消费圈。近年来,随着建设厂搬迁,小区内配套不足、功能缺失、环境脏乱、产业凌乱等问题日益凸显,与周围商圈风貌格格不入。
“原来道路是坑坑洼洼的的小马路,下雨时脚没法下地。道路又窄,过车就过不到人。”建设厂老员工彭其碧回忆说。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我国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的工作重点之一。2022年,重庆将城市更新纳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统筹部署。今年4月,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区),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经过一年多建设后竣工亮相。
重庆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云江介绍,作为九龙坡区实施面积最大、复合型最强的老小区改造项目,最开始制定的方案是“推倒重来”。“后来经过测算和论证,我们转变思路,放弃了拆迁重建,选择了对这一片区进行保留更新,制定‘留改拆增’四字方针,进行微改造、巧利用。”周云江说。
历史厚重感十足的文化墙展示了建设厂的历史变迁。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民主村更新项目主要设计人,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一院副院长、研创中心副主任余水介绍,作为一个有温情、有记忆的住宅区,“留改拆增”留的是街巷肌理、文化记忆、城市文脉。为了让民主村原有的厂区文化脉络、人文情怀等融入城市更新中,赋予老街巷现代都市新格调,形成一批清晰的情感“记忆点”,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项目设计团队多次深入社区开展调研,在尊重居民意愿和城市历史的基础上编制更新方案。
以一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专家楼为例,这栋红砖建筑是更新项目中的重要公共建筑节点,承载着几代居民的共同记忆。最终,这栋“高龄”建筑不仅保留了部分老墙体,还在墙体外加设钢结构和玻璃罩,形成强烈的时代呼应,内部空间重新构建,成为展陈民主村和建设厂历史文化的社区会客厅。
“看着年轻人来这里了解我们这代人的奋斗历史,我觉得很欣慰。”64岁的居民冯祖伟表示。
老建筑改造成的社区会客厅。新华网 耿骏宇 摄
设计团队还提炼运用建设厂历史变迁中的“西迁”“援建”“复兴”建筑风貌元素,恢复重现了原住民记忆深处的电影院坡坡、戏水河沟、游园坝坝等标志性记忆点,新设计以建设诗歌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文化景观,为民主村同步构建起一个“文化生态”空间。
“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存在于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寸肌理中。”余水表示。为了让片区更好地传承历史文化,作为更新设计的标识系统之一,民主村楼栋号牌在重新设计时提取了机床和钢板等象征工业生产的颜色作为设计元素,更好地体现民主村历史根源。
民主村综合市场内引入了烤肉店等新业态。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既重“面子”又要“里子”
用硬件升级刷新城市颜值的同时,民主村在更新中更加注重改善基础设施、营造社区功能、提升居住品质,让老街巷真正成为服务百姓生活的“新家园”——空中蜘蛛网般的管线被藏到地下;社区与商圈之间的堡坎被夷为平地,一条12米宽的大道快速连接商圈……
“小区内实现了人车分流,连接商圈的路也修好了,买菜购物再不用绕远路,吃饭看病不出社区就能解决。”社区老居民李方梅对改造后的生活便捷性频频点赞。
已经跟当地居民相处了几十年的农贸市场,也进行了改造升级。综合市场负责人吴德明介绍,现在的菜市场不仅干净整洁,还引入了烤肉店、咖啡馆等创意化、年轻化的新业态,拓展了消费体验场景,延续烟火气的同时给老街坊带来了新体验。
民主村内的社区食堂。新华网发(曹鸣鸥 摄)
余水表示,从更广泛的社会意义讲,城市更新是“管理、治理、运营、营造”的延伸。“我们坚持公益先行,规划设计了社区公益食堂、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红蚂蚁志愿者服务驿站等公益性功能配套载体,满足居民各种需求,也通过这些载体发挥好联结社区的作用。”
“社区公益食堂有20多个菜品,老年人还有优惠。”社区居民冯思思表示,不少周边商圈的年轻人,现在下了班也来社区食堂吃饭。
根据规划,民主村不仅要成为居民生活“新家园”,还要打造成为“创业新天地”,用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在民主村街区入口的“新潮时尚”区,分布着以集装箱为载体打造的品质商业区,集中了各类时尚潮流店铺,主打吸引年轻人的潮流文化。
老社区植入新业态。新华网 耿骏宇 摄
“民主村是个特别有情怀的地方,能够感受到厂区的人文气息和市井烟火。希望今后更多青年人来此打卡游玩,也能留下来就业、创业。”一家火锅店经营者表示。
“城市建设过去是粗放型外延式,现在正逐步向集约型内涵式转变。”重庆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建筑师徐千里说,他们在重庆实施的多个城市更新项目,都十分注重内涵的表达,尤其是街道社区这样的“微单元”,重“面子”更要重“里子”。
重塑空间活力 回归城市属性
民主村的焕新重塑,是观察重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一扇窗口。
徐千里表示,城市更新更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当前城市更新的理念正从更多关注工程设计向整体空间一体化设计转变。
“近年来,比起宽阔的道路、气派的广场、林立的高楼,人们日益更关注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城市环境和品质,更加向往居住区的归属感,追求街道生活的丰富与闲适,这种变化反映了城市属性的回归。城市更新就是要对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构成要素进行归纳、整合、优化,实现多样统一和整体提升,重塑城市空间活力。”徐千里说。
改造后的民主村综合市场。新华网 发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重庆聚焦城市存量空间提质增效,着力改革审批权限、审批流程、政策制度,推动形成“受惠于百姓、放权于区县、让利于市场”的城市更新模式,出台全国首部城市更新技术导则,制定46项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高标准推进渝中区、九龙坡区建设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加速推进226个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城市更新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目前,重庆已有7项城市更新经验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广。
此外,重庆还充分发挥以“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为主体的各专业人才技术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三师”深入基层、扎根项目,做好项目谋划推介、企业合作等服务,积极助力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正成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抓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该负责人表示。(李元元 韩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