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单元,探索加强农村社区治理的新路径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2017年,我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之一,同时也是重庆市唯一的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此后,区委、区政府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村社区治理相融合”这一主题进行实践,摸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党建引领、群众自治、产村融合、社会参与、服务民生”的农村社区治理新路子。
2022年12月26日,中梁山街道共和村一年一度的老年人生活费补贴发放现场。 记者 周邦静 摄
我区被中梁山分为东西两大区域,城市发展呈现出“东城、西乡”的特点,形成了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发展格局。此前,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我区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社区治理内生动力不足、水平不高、人居环境有待提高、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
困难重重,如何破题?我区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实验区建设的突破口。“通过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全区农村实现了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村支书队伍平均年龄42.2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6.8%。”区民政局局长赵顺平告诉记者,为了配强村“两委”队伍,我区大力回引农村本土人才,招录应届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采取专题培训、到示范点挂职等方式培养干部。目前,回引的91名本土大学生有66人已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余都充实到了后备队伍中。
记者了解到,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我区还实施了“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集中行动,从抓好农村党员发展培养、规范组织生活等工作入手,分级、分批、分期培训290名村干部,并开设“头雁”讲坛,帮助村干部尤其是村里的年轻党员干部提高履职能力。
铜罐驿大英雄湾美丽乡村项目。 资料图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现有的村级事务,整理出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取消清单、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
赵顺平告诉记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四项清单”从源头上厘清镇街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为后续开展“三事分流”工作奠定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三事分流”就是政府管理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部门负责解决;社区公共事项及公益服务由村(居)委会为主导,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单位等共同解决;居民个人事务则引导居民群众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这一机制的引入,充分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老杨群工”的应运而生就印证了这一点。
年均解决群众反映事项500件次的“老杨群工”,起初只是基层干部杨永根成立的一个调解群众矛盾的工作室。我区通过发掘杨永根从事综治信访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出一套群众工作秘笈,提炼出“老杨群众工作方法”,并逐步在全区推广。
如今,“老杨群工”已在组织体系、建设标准、运行方式、工作方法、工作机制方面实现标准化运作。全区建立起1个区级“老杨群工中心”、13个镇级“老杨群工站”、156个村级“老杨群工室”、3000多个网格的“老杨群工点”,“老杨群工”已延伸到基层的每个“神经末梢”。
为了深化“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我区先后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方案》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责任清单》,明确各镇街各部门责任,把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作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优化网格管理模式,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综治中心体系,建立“指挥大脑”,融合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视联网技术等手段,整合信访、公安、城管等数据,实现网格“一体化”管理。推动完成村规民约修订,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载体,实施文明乡风培育行动,深化“家风润万家”,培育文明乡风,引导农村社区居民革除陈规陋习。
5月25日,位于西彭镇的高标准农田里的水稻。 记者 曹鸣鸥 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区开展实验区建设时期正值全国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农村社区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果。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成为农村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我区选择做大村集体经济,将着力点放在“三变”改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确权。
“我们计划通过盘活集体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把贫困户纳入集体经济保障范围,从而实现集体收益惠及全体农民。”赵顺平告诉记者,这项改革的特点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陶家镇九龙村便是“三变”改革试点的受益者。2018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第一个村经济组织“九慧珑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特色精果林建设项目。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成为公司股东,公司盈利后按比例分红。目前,全村有406人入股,企业已种植柑橘类和桃李类水果650亩,年人均分红5000余元。
与此同时,我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确权工作也在按计划进行。按照“农龄折股、股权固化”的方式,陆续在中梁山街道共和村、西山村等村开展试点,全区适合开展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44个村现已全部完成改革,确定股东13万余人。共和村、西山村等已经按照股权每年进行了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超5000万元。目前,全区此前无经营性收入的19个村,已于2020年实现全面清零。2022年,全区44个村平均经营性收益达到28万元。
西彭镇长石村干净整洁的乡村院落。 资料图
“在实验区建设中,社会力量的参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赵顺平告诉记者,我区以项目为支撑,鼓励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治理。
为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社区,我区完善项目管理政策,深化涉农项目“放管服”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工商企业向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输入资金、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例如,四川源素轻旅文旅科技集团在铜罐驿镇英雄湾村试点“住商融合模式”,通过多元乡村消费体验,打造以村集体为主导、村民为主体、产业平台为市场抓手的良性住商融合产业村落,实现村集体、村民零风险,营业额提成收益有保障。同时,我区还围绕大英雄湾美丽乡村、大溪河流域生态公园、西彭花果山等3个片区,稳步推进10个区级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土地宜机化改造、农业社会化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推动一批休闲农业基地提档升级。目前,西彭镇7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工,另有5000亩任务已完成项目立项,2个宜机化项目已完成设计方案编制。
在引入专业社会力量方面,我区在试点农村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鼓励村民成立社区社会组织,激发农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2018年,在“三社联动”机制下,西彭镇真武宫村成立了本村的社工工作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村社工工作室有效整合村委会、村民骨干、社工人才、党员干部等资源,为村民构建互助支持网络,开展各类康娱活动,打造社区微课堂品牌,深受辖区群众欢迎。
如今,我区的“三社联动”已升级为“五社联动”,全区有注册志愿者26万余名,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公益氛围。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来,我区累计投入200万元用于农村社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孵化培育包括环境保护、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在内的社区社会组织队伍15支,有力引导村民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的方式,参与到促进邻里关怀、关爱留守儿童、情系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中,打造出西彭镇长石村“乐居长石三部曲”、陶家镇九龙村“背篼社工”、陶家镇白果村“生活乐陶陶”等服务品牌。
农村基层组织更加巩固,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提质加速,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随着实验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区农村社区治理的成效正逐渐显现。2022年,民政部发布《民政部关于确认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结项评估结果的通知》,包括我区在内的51个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紧紧围绕设定的目标成果,有序推进实验区建设工作,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成果,顺利通过结项评估。
接下来,我区将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发展好、管理好、使用好村级集体资产,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民主管理、激发内生动力,共建共享农村发展成果等方向,继续深化探索。同时针对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分层分类制定提升改善计划,联合区级各部门、各镇,充分落实部门的属事责任、镇的属地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列出工作清单,形成工作合力,力争农村社区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记者 曾建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