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端相关栏目 > 热点推荐 > 正文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

发布日期:2023-05-12 15:03

来源: 第1眼-重庆广电


最近,市住房城乡建委发布了《重庆市城市更新招商手册》,帮助社会企业对接城市更新项目资源。包括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历史文化区、老旧商业区等,约有110个项目。这些地方,会迎来怎样的新生?位于九龙坡的民主村片区,就是其中之一。不久前,项目一期正式竣工亮相。效果,有点超出老街坊们的预期。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1


民主村的变和留

家门口就是万象城和西城天街,但曾经的民主村,因为地势落差、无路直通,夹在两大商业体中间,显得格格不入。如今,民主村北边与万象城之间的堡坎屏障已被12米宽的大道所取代;南边,一条崭新的电动扶梯穿越马路直达西城天街。从万象城到杨家坪步行街现在只有400米左右,步行三五分钟就到。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2


民主村是建设厂搬迁后留下的家属区,时光流转,房子老了,配套滞后,居民们的“痛点”也是城市更新的重点。优化社区环境,增加社区配套、完善社区服务,一系列变化中,厂区风貌元素被保留或重现,老牌美食店依然飘香。老与新,时尚与市井,过去与未来,在民主村交融重叠。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3


九龙城市更新公司董事长周云江表示,民主村片区的城市更新首先还是基于这里是一个生活的社区,是一个有历史感、有年代感、有温情、有记忆的住宅区,是以服务老百姓的生活为主。而对于更新后的变化,老街坊们都感到满意,甚至表示比以前好了十倍不止,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4


民主村片区,占地面积580亩,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现存建筑153栋,涉及近2万居民,是目前全国体量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项目一期,综合运用了“留、改、拆、增”多种措施,实施微改造、巧利用。你看,排在第一位的不是拆,而是留。留什么呢?留街巷肌理,留文化记忆。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5


比如,照片中的这栋建筑的保留,就让老街坊特别感动。它源自上世纪50年代修筑的苏式红砖房,曾是几代建设厂职工的骄傲。更新过程中,保留了红砖房的部分老墙体,设计上新旧呼应,意义特殊的红砖房,今后将作为城市更新文化展览馆,继续留在民主村。城市更新,完善的是功能,保留的是记忆。留什么?改什么?拆什么?增什么?样样都有讲究。怎么把更新方案做到点子上、做到心坎里?我们再到南岸区的龙门浩街道看一看。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6


助力城市更新 “三师”大有可为

南岸区龙门路、涂山路片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这里,原本因老旧而暗淡,如今,却有年轻人专门为它而来。“这种新业态和老街区的碰撞非常有火花,大家在网上看到后也会来打卡。”一位咖啡店店员说。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7


老街重现芳华,得益于专业的指导。在龙门路、涂山路片区的改造过程中,当地引入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三师”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为老旧街区的改造提供针对性意见。最终,为52栋房屋消除了安全隐患、补齐设施短板,改造了1.9万平方米步道,并增添了文创景观和口袋公园。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8


“三师”各有专业优势,“规划师”主要服务社区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布局;“建筑师”侧重社区功能重塑、公共空间优化、社区形态提升;“工程师”主打结构安全、工程经济、设施设备等等。居民提出“需求菜单”,“三师”出谋划策、专业把关,最终形成专属的更新方案。为了更好地发挥三师的作用,今年2月,重庆启动“三师进企业,专业促更新”行动,并发布“城市更新资源信息平台”,畅通信息对接和合作渠道。城市更新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力量参与的“大合唱”。汇众智,也要聚众力。

戴家巷的蜕变密码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9


戴家巷老街,面朝嘉陵江,紧邻洪崖洞。这条悬崖上的步道,因为观景一绝且自成风景,出道即顶流。“这边风景好、有特色、人流量比较大”一位商户说;另一位商户告诉记者,这里将重庆的老旧风格融入得特别好,所以打卡的人特别多。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10


修建崖壁步道、改造片区环境,政府出资实施“微更新”,区级平台公司则负责商业空间的改造和运营,居民自发开展临街房屋装修,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店。在戴家巷从繁华街区“背街”,变为山水客厅“门面”的故事里,政府、企业、居民“各出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因为是三方一起来推动,政府以后不再注资后,老百姓在这里还是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应该说是一种有机更新的可持续的范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王文静表示。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11


值得一提的是,戴家巷城市更新项目,拆除建筑规模仅占5.6%,戴家巷外立面风貌被完整保留,再算经济账,区域运营收入约6至7年 可收回房屋改造成本。这种通过长效运营收入 平衡改造收入、实现多方共赢的做法,也受到了住建部肯定。包括“政府+企业+居民”模式在内,我市有5项做法进入住建部首批《城市更新经验做法清单》。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12


重庆的城市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如何找到适合的城市更新之路?在重庆大学副校长、教授刘贵文看来,重庆的城市更新从原来的“拆改留”模式过渡到“留改拆”模式,是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充分尊重城市发展遗留的文化资产、社会资产的一个做法。这些年重庆的有些经验是特别值得总结的,比如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更新制度,坚持推动城市体检来发现城市里的堵点、卡点,而且特别强调了依据重庆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城市更新,像两江四岸提质工程、戴家巷、山城步道等都充分利用了山城特殊的地理特征,引入了合适的整改方式,引入了社会资本和产业注入,让这些地方既能彰显城市特质,同时也实现了城市有机更新,让人耳目一新。下一个阶段的城市更新工作,他认为第一还是要依据城市特色,第二要特别注重引入社会资本,第三是一定要站稳人民立场,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让重庆越来越美好。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13


城市日益发展,总有变老变旧的一天,面对时光带来的皱纹和印记,“城市更新”探索着老地方的有机生长和幸福感的原地升级。不同于大拆大建,微更新有微更新的智慧,意味着螺蛳壳里做道场,目标,不是单纯地让城市变新,而是更有活力。


重庆第1眼 | 城市更新,见“微”知“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