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精选资讯官方帐号
2021年底,九龙坡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四轮驱动”发展决策部署,即高水平开发建设科学城九龙坡片区、九龙美术半岛、九龙新商圈、高铁临港经济区4个区域,高标准打造推动九龙坡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平台和核心引擎。
九龙坡区“四轮驱动 奋斗有我”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王茂松摄
一年多过去,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砥砺奋进,社会各界辛勤付出、默默耕耘,涌现出一批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敢打敢拼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合力奏响了奋斗圆梦的时代强音。2月23日下午,九龙坡区举行“四轮驱动 奋斗有我”先进事迹报告会,几位奋斗者代表用自己的故事,描绘了新时代九龙坡人不懈的奋斗精神。
助力城市更新
她用“绣花”精神留住烟火气
对于九龙坡区二郎街道五台山气象局片区的居民们来说,过去的2022年很难忘。几十年的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既增加了体育健身设施,更重新粉刷了居民楼外墙。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彩绘墙面,更让小区呈现气象文化特色,一下子成了热门打卡地。
作为整个方案的设计者之一,来自中机中联公司的宋若文说:“看着我们的设计作品从图纸到建成,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市民创造美好的空间环境。我想,设计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展示,更是人文关怀、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情感表达。也深刻感悟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初心使命。”
在石桥铺商圈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宋若文和她的团队对33万方老旧小区、47万方老旧商区、12万方老旧厂区和26万方老旧市场进行了全面摸底。“为解决交通割裂、产业迭代等问题,我们设计了高线连廊,结合本区‘铝’产业优势,将铝合金结构与光伏储能、智慧城市等新型数字技术相结合,形成集绿色安全出行、商业活力、景观地标于一体的复合城市走廊。”宋若文说,“结合数码科创街、渝州交易城、高新机电铺、汽摩生活圈等产业更新,重现‘成渝首铺’的繁华。”
在九龙坡区城市更新中,小到一处店招店牌、一处人行道铺装,宋若文都设身处地地从群众需求出发,坚持做有情怀、能落地、有温度的设计,让城市更有温情、更具魅力。
助力智能制造
他鼓励更多“九龙心”漂洋过海
来自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汪洋,作为最具魅力团队代表,现场分享团队关于智能制造的故事。
宏钢作为一家专业从事高精密智能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宗旨就是为客户创造提升价值,助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随着市场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汪洋团队意识到,企业要长远发展,唯有靠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送技术人才出国学习,请国外专家“进来”培训管理,但一段特别的采购经历,进一步加快了宏钢追求创新的步伐。
“当时,我们需要从国外购买两台数控机床。但对方提出的条件,除比市场价高一倍,还附加如果擅自挪动机床,或者变更用途生产其他产品,机床将被厂家设置的加密锁自动锁死。”汪洋说,“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必须自己造。”
这一经历也坚定了宏钢数控通过自主创新,与国外巨头面对面竞争的发展道路。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打造创新人才强企。宏钢凭借以老带新传帮带、较高的薪酬待遇和完善的激励机制,把人才引得来、留得住,更用得好,不仅收获了7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掌握了高档数控产业的基础技术和共性技术,打破了关键工件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赢来了高档数控机床九龙坡制造的“出头天”。
近年来,宏钢与重大、重理工、华科大等高校全面开展科研项目关键技术攻克,承担并参与10余项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破局解决了一批卡脖子、进口替代、新产品等关键技术。
汪洋表示,随着“四轮驱动”战略快进提级,尤其是在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宏钢数控出海抢订单拓市场”,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九龙心”高端数控机床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深入实施“四轮驱动”发展战略
实现“三高三宜三率先”宏伟愿景
2022年,九龙坡区深入实施“四轮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打造实现“三高三宜三率先”宏伟愿景的关键平台和核心引擎,全力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九龙坡区“四轮驱动 奋斗有我”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王茂松摄
科学城九龙坡片区成为了创新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聚焦“一张蓝图”,实施“两大驱动”,开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创新驱动取得新进展,集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企业135家;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06亿元,片区固投57.8亿元;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约9.5平方公里。引进红马天泰正极材料及研究院等34个项目。
九龙美术半岛成为重庆人文之城“新名片”,高水平推进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人文之光璀璨夺目。项目建设有质有效,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九龙半岛段)、重庆美术公园一期等30个项目有序推进;空间布局优化拓展,完成征收房屋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产业发展蓄势赋能,对接90余家企业及机构,推进项目38个。
九龙新商圈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载体”,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攻坚行动,着力推动两大商圈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重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加快城市更新,加快65.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提速改造;助推商贸发展,吸引新增市场主体24194户,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51.23亿元;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城市整治提升项目246个。
高铁临港经济区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构建“双核两轴三带、多点网络化”空间格局。高标准构建产业体系,构建“1+4”主导产业体系,预计2022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76亿元,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8亿元,限上社零、批零营业收入421亿元;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23个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71亿元;高层次培育创新主体,数字经济完成营业收入119亿元;高起点打造“西部之芯”,发挥重庆数字大厦品牌优势,引进蓝卓工业互联网等20个产业项目入驻,推动打造超100万平方米的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