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端相关栏目 > 热点推荐 > 正文

这个24小时“心灵诊所” 为居家市民开出心灵“药单“

发布日期:2022-11-26 09:47

来源: 华龙网-重庆晨报

“我失恋了,疫情期间我又不能去找她,我感觉好失败!”

“我最近喉咙干,老咳嗽,是不是遭感染了?”

……

每天,这样的电话,不分白天黑夜,一股骨脑地向赵蕾涌来。她都要一一为电话那头的人细细分析,娓娓道来,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化解其郁结于心的疙瘩,直到对方满意的挂断电话。

赵蕾是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小蕾花开”心理工作室的心理疏导老师。11月13日,为疏解因疫情临时封控的居民们出现的焦虑、烦躁、紧张情绪,工作室开通公益心理热线,为市民免费提供抗疫心理援助。

24小时在线慰藉市民心灵

“之前是我和同事赵碧一起在这里工作,后来她被抽调到其他岗位,就剩下我一个人了。”开通热线以来,赵蕾把办公室当成家,全天24小时不休。

“居民们习惯什么事情都打这条热线。”赵蕾说,刚接到一位独居婆婆打来电话,她没有心理方面的焦虑情绪,只是想出门买四个便宜的鸡蛋,想让赵蕾帮她想办法。

“她们打来电话是对我的信任。我便将这条消息转到社区,让工作人员帮婆婆解决这个问题。”赵蕾说,更多人打进热线,则是多少有些心理或情绪方面的问题。

打来电话的人,有老人也有学生,有上班族,也有个体从业者,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来电也不分时段,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深夜、清晨,但在电话这头,总能得到合理建议。

赵蕾介绍,自公益心理热线开通以来,每天少则四五个心理咨询电话,多则10多个。每个电话接听时长半小时以上。其中,大多是焦虑、疑病,抑或过于关注疫情相关消息,导致情绪低落。

赵蕾认为,这些不良情绪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突然改变带来的不适,需要“对症下药”,耐心答疑。

坚守抗疫工作17天不回家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赵蕾从11月8日便工作在抗疫一线。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她就再没回过家了,吃住都在办公室里。因面积太小,摆不下一张床,她每晚就睡在沙发上。

“家里的一切事,全部交给了老公。”儿子今年8岁,正在家里上网课。说起孩子,她内心愧疚。“但没办法,疫情当下,大家都在全力抗击疫情。”

赵蕾在黄桷坪街道司法所工作,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9年,“小蕾花开”心理工作室以她名字命名成立,寓意心结花开,心花漫放,旨在为黄桷坪街道辖区群众提供一个倾诉心中烦闷、寻求解决办法的平台。

4年多来,“小蕾花开”心理工作室共参与调解案件190余件,开展线上心理测评2100余人次,线下心理服务280余人次,让居民们心中的烦闷有了宣泄的出口,矛盾化解有了合适的门路,成为了老百姓身边的“心灵诊所”。

为居家市民开出心灵“药单”

除值守热线,倾听心事,给予慰藉外,赵蕾还注重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一些心理疏导的知识,期望在潜移默化间化解居家市民内心的负面情绪。

在采访中,赵蕾也为疫情中的居家市民开出了心灵“药”单:

居民们多多感受美好小事,记下生活小美好;多种途径放松,减轻心理压力;列举“愿望清单”,培养兴趣爱好;调节日常生活,保持良好状态;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同时,她提醒居民“恰当心态,维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希望大家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不轻信某些传言。了解相关科学防护知识,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积极看待生活,尽可能维持原有生活作息,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保证睡眠。”

重报都市传媒记者 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