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路街道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通过建立“渝事好商量”协商厅和议事亭,坚持“五个协商”原则,广泛开展基层协商活动,逐渐成为政协委员收集社情民意的平台,开展基层协商的载体,协调矛盾纠纷的纽带,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坚持“统筹协商”,党的领导“不放松”。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提高政治站位,把牢协商导向,确保方向不偏、活动不乱、成效不断。一是党委领导“定航向”。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分别加强对工作站、工作室协商平台的领导,支持协商平台的建设,指导协商活动的开展,每季度督导协商事项的办理。二是党委决策“把好舵”。及时向街道党工委请示和报告平台建设的重要事项、协商活动安排等,半年来党工委会研究决策协商厅事项2次,专题调研协商厅工作3次,确保工作坚守边界、不越底线、顺利推进。三是党员带头“当先锋”。发挥委员工作站特设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6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下社区、听民意,积极出计策、拉资源,解决各类难点堵点问题10余件。
坚持“为民协商”,履职承诺“不落空”。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委员积极履职,确保心中“有民”、履职“为民”。一方面,树牢“为民”宗旨。开展“代表委员学党史”“五个一”系列主题活动,向委员们赠阅党史书籍60余本、开展党史专题讲座2场,组织委员赴杨闇公潼南旧居重温初心使命,提升履职干劲和能力。另一方面,认真“为民”选题。坚持“小切口、大民生”原则,深入社区倾听社情民意,将收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总结梳理为“为民办实事协商事项”25件,季度主题协商事项4个,切实解决民生关切问题。
坚持“分级协商”,常态协商“不过场”。建立完善1个街道工作站、10个社区工作室无缝衔接的“1+10”协商平台工作机制,确保协商厅常态化开展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一方面,“1个”街道协商厅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每季度就辖区重大发展议题定期开展1次集体协商,今年已开展“垃圾分类”“科技创新”2场主题协商会,委员们就生活垃圾撤桶并点、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广泛咨政建言,推动问题解决。另一方面,“10个”社区协商平台紧盯群众民生“关切”。根据本辖区热点、难点、堵点事项不定期开展“微协商”,今年来,已开展14次基层协商活动,解决了西亚大厦消防通道堵塞、科园四路餐厨油烟扰民等一批群众身边的急难问题。
坚持“一线协商”,服务群众“不缺位”。树牢一线标准,发扬一线作风,务实创新开展工作,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力求议事议在需要时、建言建到点子上,推动协商工作实起来、活起来。一是平台建在“一线”。将“渝事好商量”协商厅建在渝州一社区,把议事亭建在长石苑小区,把10个“委员工作室”建成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窗口,将协商触角延伸到社区一线。二是委员下到“一线”。鼓励政协委员深入社区、小区、楼宇密切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调研中“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协调矛盾时“面对面议、脚踏实地推”,使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协委员就在身边。三是问题解决在“一线”。按照“就近、就事、就便”原则,由协商厅就地“搭台”,主动把协商会开到社区、楼宇、院坝、路边,让群众不用奔波就能与政协委员、街道干部、相关单位负责人见面,把问题摆上桌面,平等协商解决问题,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坚持“规范协商”,务求实效“不含糊”。建立“精选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成果办理、跟踪问效”“六步”闭环协商工作规则,切实推动协商工作说实话、献实策、解实困、出实效。一是议题选择盯准“痛点”。坚持围绕全区和街道中心工作、企业反映集中的“烦心事”、影响群众美好生活的“麻烦事”,精选协商议题。二是议前调研找准“症结”。在协商会召开前,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各方意见,就矛盾点研究清、分析透,切实为问题解决出实招、谋良策,为协商做足准备。三是议事现场精准施策。议事过程中,充分尊重各方意见,鼓励充分表达、充分协商,政协委员在其中公平合理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促进利益方形成共识。同时,根据协商议定事项,结合各涉事单位的职能职责,共同研究制定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办理单位、办理时限等。四是议后强化跟踪问效。议事会后,协商厅分阶段追踪监督成果办理进度,在协商成果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以座谈会、满意度测评、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协商成果办理情况进行评估,并指派参加协商活动的政协委员形成社情民意或提案形式上报区政协,力求开展一次活动,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协商成果,推动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落实。
联系人: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