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坪街道辖区面积3.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万人。作为重庆城市化较早的城区之一,街道面临着老旧小区多、市场主体多、矛盾纠纷多等现实情况。旧有的社会治理理念、技术、手段相对滞后,难以精准把握基层情况,及时处置矛盾纠纷。
为此,近年来,杨家坪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拓展“老杨群工”为抓手,通过有机融合“五长制+网格化”工作体系,逐步构建起“老杨群工+五长制+网格化”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重塑、力量重构、功能重组,让这个昔日的“行政末端”摇身一变成了“治理枢纽”,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方面取得突出成效。近日,该街道党工委被市委授予“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建立全科网格
破除部门分割各自为政
邹玲玲是杨家坪街道的一名网格员,每天她都会到自己所负责的网格巡查。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她发现某小区一家住户多次回避、拒绝见面,提供信息时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她从周边住户口中了解到这套房子是被几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小伙子租赁的,他们总是昼伏夜出,神神秘秘,出行的摩托车经常变换,就餐以外卖为主,大吃大喝,出手阔绰……这些信息让邹玲玲嗅出了不同寻常。
她一面密切关注,一面将情况上报。街道综治中心联动公安机关快速调查,一举将这个隐藏在该小区的摩托车盗窃团伙一网打尽,当场抓获5名嫌疑人,维护了一方安稳。
这是杨家坪街道建立“全科网格”后,网格员和相关部门互通有无,协同作战的生动写照。“以前在城市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中,存在管理执法衔接不紧、社会参与度不高、群众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而基层社会治理,最忌力量分散、各自为战。”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扬说,为破除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杨家坪街道按照“五长制+网格化”的架构,将分散设置的城管、综治、安监、环保等各类网格统筹整合为135个“全科网格”,设置网格型、单位型、物业型等“老杨群工点”268个,由网格党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网格老杨群工点负责人,推动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全域覆盖。
同时,打破社区党组织传统架构,新建网格党支部29个,构建以网格党支部为主体,以流动党员党支部、特设党支部为补充,辐射带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3+1”社区组织体系,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4900余名党员量身定制“网格工作清单”,引导党员在生活垃圾分类、蓝天行动攻坚、城市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如今,网格长、网格员就是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他们每天都会到所负责的区域巡查,每月入户走访辖区居民,将采集的基础信息录入综治信息系统,及时排查和上报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风险隐患,依托智能化、信息化手段,联动相关部门,守护一方百姓安全。
培养骨干力量
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
走进天宝路96号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部环境干净整洁,绿植葱郁。“我们这个小区虽然没有物管,但有‘村长老杨’带头,依然管理得井井有条。”居民们说。
居民口中的“村长老杨”,就是老党员杨再文。
杨再文为何会被称为“村长老杨”?这一切还得从天宝路96号小区的改造说起。
几年前,天宝路96号小区还是位居街道投诉榜首的“三无”老旧小区。没有物管公司,脏乱差是它的写照。
“那时我正好接任街道党工委政法书记,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投诉信。”杨家坪街道党工委政法书记陈贵国说,老旧小区毛病多,但解决病症的人没有,导致小病灶成了大顽疾。
基层的问题还要靠基层的办法来解决!陈贵国想到,找一位具有正义感并且德高望重的带头人来协调矛盾,或许更有效果。于是,杨再文走进了陈贵国的视线,并被发展成了“老杨群工”。
一上任,杨再文便立马进入角色,他发动了几名退休党员、热心业主在小区门房组建“老杨群工点”,开展清洗路面、修复地砖、更换路灯、夜巡喊话等工作。随着一系列整治工作初显成效,其余的小区居民也主动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
▲杨再文(右一)与居民商议小区事。
如今,小区道路干净了,治安形势扭转了,结束了无人管理的脏乱差混乱状态,整个环境焕然一新。
其实,像发动杨再文这种热心骨干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是在共驻共建过程中,通过基层实践和体制机制保障,引导群众践行自治、法治、德治,最终发挥出“三治融合”力量的生动实践。
目前,杨家坪街道培育了像杨再文这样的热心骨干200余名,同时还整合城市管理“五长”队伍,将2000余名楼长、店长、专职网格员纳入“老杨群工员”体系,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矛盾化解、民事办理等工作;结合社区党员“设岗定责”,科学设置老杨调解员、巡检员、宣讲员等志愿岗位,按照适才适用原则组织200余名党员参与社区工作;建立居民议事厅39个,覆盖辖区90%以上的住宅小区,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后一公里”,让“人人参与社区自治、个个都是自治能人”。
▲“暖杨”志愿者调解矛盾纠纷。
“我们希望以情动人,在解决矛盾纠纷的基础上能有所延伸。”陈贵国介绍,他们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中探索形成“人、法、德、理、事”五字工作法,即围绕着“人”,以“法”的思维、借助“德”的力量、用“理”的方式,合力办“事”。
如今,杨家坪街道党工委坚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追求,积极延伸拓展服务功能,把工作领域拓展至政策咨询、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民生服务等方面。同时,街道还成立“老杨帮帮团”,组建民情收集、民纷调处、民事办理、民风涵养等5支服务队伍,开展送学、送药、送项目、送温暖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精准帮扶困难群众1.4万余名。
统筹各方资源
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在西郊二村社区会议室,有一面“五月彩”劳模志愿服务工作站公示墙。墙上记录了劳模志愿服务队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等情况。
“劳模志愿服务工作站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当好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情报员、信息员、宣传员。”“暖杨”志愿者协会会长毛铁说。
之前,为了推进社区治安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杨家坪街道的做法是,将辖区内的公安、消防等单位拉进社区的“大群”参与治理。如此一来,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整合和功能联动,但实际存在的条块分割问题并未得到充分解决。
为此,街道党工委决定找一批合适的人,通过建一个好的团队,来为群众服好务。于是,在杨家坪街道“暖杨”志愿者协会的协助下,“五月彩”劳模志愿服务工作站应运而生。
▲网格员入户走访。
“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一定随叫随到。”毛铁说。
让毛铁印象最深的,便是杨家坪新华一村都市桃园小区业主与业委会的矛盾纠纷。
都市桃园小区业委会成立近10年,但到期后没有按照程序进行改选,100多位业主成立了维权小组,出现维权小组和原业委会相互对立的局面。后来,双方关于停车场公共收益分配问题又产生了分歧,承包公司因双方互不相让,无奈将承包费用暂时留存,事态矛盾逐步上升,差点造成不可控的局面。
后来,在社区党委的支持下,毛铁等人开始搭建调解协商平台,组织王素芳等劳模志愿者入户走访,了解矛盾双方诉求。工作站还牵头联系相关区级部门现场办公,组织矛盾双方进行多次沟通,历时1个多月终于圆满解决此事,防止了群体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成立劳模志愿服务工作站,为辖区发展出力献策的做法,只是杨家坪街道党工委创新工作方法,让基层治理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向“协同善治”转变的一个缩影。
目前,杨家坪街道正着力构建“1个协会整体统筹+10支总队全面覆盖+100支分队深化拓展+1000家单位参与入驻+10000名志愿者注册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依托志愿者队伍,统筹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文字:曾建渝
摄影:杨家坪街道供图
小编: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