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为民办实事 > 正文

件件与你相关!九龙坡区“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来了

发布日期:2021-05-19 11:34

518日,九龙坡区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项目清单重点项目,包含农村环境整治、养老、医疗、营商环境等方方面面,直击群众面临的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排群众之忧、解群众之困,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走深走实。

九龙坡乡村“变脸”有这些看点

过去三年来,我区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区农村人居环境靓起来、生态环境美起来、农民增收富起来,基本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2%,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四好农村路”通达率、通畅率均达100%;建设高标准农田1.74万亩,改造人饮管网“一户一表”11397户;实现天然气村村通、光网和4G网络全覆盖。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稳定,达标排放率100%,建设农村散户生活污水净化槽15座,试点效果明显。建成绿色示范村13个,完成村庄绿化257亩、森林抚育2.2万亩、国土绿化13.4万亩。

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区将多方面推动生态宜居,力争在乡村建设行动上干出特色,迈好第一步。

在提标完善基础设施方面,要着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四好农村路”、5G网络、水环境治理、村容村貌五大提标攻坚,加快完善全域覆盖、建管一体、智慧安全、普惠共享的基础设施骨架和网络。

在提升整治人居环境方面,切实聚焦重点,分类有序实施,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管理。统筹开展“五清理一活动”,科学确定整治标准、试点模式、示范区域,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在提质涵养生态环境方面,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白色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等方面,制定更加具体的可行措施,保护好美丽的田园风光。

同时,探索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文旅结合。在我区三条精品农旅游玩路线(乡村探幽慢行、乡约滨水闻莺、乡趣赏花采摘)重点开展相关工作,让政府、社会资本、百姓等都充分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当中来,形成可持续发展。

九龙坡这几个大医院要完成“升级”工程

今年,我区将推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整体迁建,重庆西区医院、区疾控中心建设等4个重点民生项目落地落实。

其中,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工程选址在九龙街道上游村,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设,占地面积约111亩,设置床位1200张,总建筑面积约21.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土地征收和总图方案设计工作,正在开展初步设计和土壤治理工作。

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工程选址在二郎科技新城,同样是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设,占地面积约93.15亩,设置床位1000张,建设规模约19.82万平方米。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设置床位400张,建设规模约8.2万平方米,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用地规划调整和土地征收工作,正在进行总图方案设计。

重庆西区医院建设项目是由区政府与四环医药集团合作办医项目,该医院选址在中梁山组团,占地61亩,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设置床位1000张,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装修施工阶段,完成总工程量的85%,预计2021年8月竣工。

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选址在区疾控中心现址,利用现址停车场新建疾控大楼,项目总用地面积5540平方米,建设疾控大楼总建筑面积16012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67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340平方米,该项目正在进行基坑开挖。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九龙坡区将基本构建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不出区”,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居民养老推出这些创新重磅项目

第一,我区采取政府补贴方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通过“一月一调度”,盘活存量资源,协调国有公房和调剂社区用房;通过“一事一议”,联动政府部门支持利用闲置厂房改建。累计投入7800万元,率先实现了“一镇街一中心、一社区一站点”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建设目标,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01个,形成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第二,通过提高养老服务站运营补贴,每个养老服务站配备专职人员,由政府托底保证运行常态化。引导和推动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站,形成专业化、连锁化运营模式。搭建智慧养老平台,打通线上线下服务供需壁垒。采取医办养、养办医以及养老与医疗设施比邻而建、签订合作协议等措施,推进医养结合。在养老服务中心开设老年大学分校,丰富居民老年文娱生活。农村敬老院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三年来,九龙坡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已累计为45.6万人次提供服务,其中,为居家老人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4.8万人次。

第三,把辖区每个养老机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的视频监控接入智慧平台,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发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日常运营“十严禁”负面清单,防止机构在运营过程中唯利是图、走偏变味。制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绩效星级评定办法,形成激励机制,提高服务品质。

调动广大志愿者参与到“我为群众办实事”

九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全域为整体,以“1所10站5基地18个示范点10支志愿服务队9大活动载体1个点亮行动”为基本架构,覆盖全域11个社区50个网格。积极打造“专业社工+全民义工”的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形成社工引领、义工支持、社会参与的组织服务体系,建立志愿者与社会工作者的联动协作机制。

整合辖区范围内的企业、学校等资源,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上下功夫,推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资源共享、互助互进,推进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志愿者深入小区、企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乡音土语倡导文明、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把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志愿服务项目延伸到家门口。

积极开展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是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线下,主要由网格员、志愿者通过上门走访等形式,了解群众需求,汇总形成“需求菜单”;各志愿服务小分队与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开发“项目清单”,面向社会公布。线上,九龙坡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构建起了“群众点单,中心(所、站)制单、层层派单”技术流程,以更好的对接居民需求。群众可通过九龙坡区云平台线上“点单”服务模块将服务需求发送至平台,志愿者也可在云平台“项目发布”服务版块选择乐于参与的活动项目。

创业者办企业得到这些实实在在的福利

截至4月底,九龙坡区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7.79万户(不含西六镇2.96万户),1-4月新增市场主体10647户(不含西六镇1729户)。针对我区市场主体总量大、增速快的现状,我们通过“三降三提”工作举措更好服务市场主体。

一是降制度成本。一方面率先在全市推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建立开办企业服务专区,整合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发票申领、社保备案和银行预约开户服务,实现了开办企业“一网、一窗、一日、一次”。另一方面推进行政许可“四减”工作。通过整合办事流程、精简申报材料、归并办理环节、压缩法定时限,推出270项“零材料”申报服务事项,实现企业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目标。

二是降时间成本。一方面将“一窗综办”服务升级为“一件事一次办”,在2018年率先示范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一窗综办”服务模式基础上,将原来涉及多个部门、需经多个环节办理的单事项升级为企业群众眼中的“我要开店”“我要办证”“我要办事”等主题“一件事”集成服务,并发布“一件事”套餐336项,减少企业群众来回跑窗口的时间。另一方面着力强化基层政务服务能力,将个体户企业高频办理事项向镇街下放延伸,减少企业群众往返办理时间。

三是降经济成本。近年来,我区为减轻新办企业费用负担,通过政府买单的形式向新办企业免费发放常用印章4枚和税务UKey,并提供免费邮寄服务,为市场主体减免费用600余万元,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

同时我区“三提”措施,助力企业发展:一是提升企业获得金融信贷便利度。将区财政局打造的普惠金融服务平台纳入惠企服务专区,为企业筛选合适的普惠信贷方案,提高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目前已为149家企业提供惠企贷款3.75亿。

二是提升企业获取惠企政策便利度。会同区民营经济发展局等18个部门,收集国家级、市级、区级政策文件4827份,汇总有效申报政策146件,并首先将拟上市入库企业申请、企业上市挂牌扶持申请和银行机构风险代偿金申请3个项目纳入服务专区接件,提高企业惠企政策可得性。

三是提升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便利度。一方面降低企业政府采购投标门槛,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文件,网上免费发布招标文件,将投标保证金的缴纳方式扩大到银行保函。另一方面重点保障中小企业权益,对小型和微型企业产品价格给予6%-10%的扣除价格评审优惠,严格规范款项支付行为和除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以外的其他保证金约定。

如何确保这700多项民生项目保质保量准时“交卷”?

4月中旬,区级各部门、各镇街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开门问计”,全区按照“四个一批”收集、梳理、建立了共计700多项的民生项目清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施过程中将采用“落实三个强化,建立四个机制,完善五本台账”的策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是落实“三个强化”,确保方向明确。强化组织领导,做到有专班、有方案、有目标、有措施;强化督促指导,做到有台账、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强化宣传引导,做到有专栏、有简报、有交流、有回应。确保各部门、单位、镇街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策略,注重工作成效。

二是建立“四个机制”,确保过程有序。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建立“信息报送机制”“闭环工作机制”“督查通报机制”“群众评价机制”,确保各项民生实事有序实施、高效推进,指导督促各部门、镇街将实事给群众办好、让群众满意。

三是完善“五本台账”,确保结果落地。要求各部门、镇街建立民情调研“意见台账”、为民办事“工作台账”、便民利民“政策台账”、宣传公示“信息台账”、群众评价“结果台账”。切实做到实事项目由群众点单、受群众监督,项目实施群众参与、群众受益,项目结果群众认可、群众满意。


文字:冉冉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