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 正文

谢家湾 从枪炮厂到商圈

发布日期:2021-06-18 10:55

九龙快报

重庆建设厂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所属骨干企业之一,其前身为1889年,张之洞创建的被誉为“民族工业摇篮”的湖北枪炮厂(后更名为汉阳兵工厂),是中国近代24家军工企业之一。而它的原厂区,就在谢家湾鹅公岩大桥边。

6月14日,已是炎夏。

曾经的建设厂,现在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街。

谢家湾华润万象城南区广场上,喷泉持续上升、下落,砸在地上,溅落一地的水花,一旁的咖啡馆、奶茶店里,戴着墨镜、撑着伞的都市丽人进进出出,是属于年轻人的时尚生活。商场的自动门,开了又关,复又再开,火热天气里,万象城人气不减,一如当年,建设厂的热闹。

建设厂家属区内,隐藏着不少美食。

一墙之隔的劳动村,这个曾经建设厂的家属区,又是别样的闲适。从国美支路往下走,不算宽阔的小道边,看似杂乱却又有序地在经营着人生百态。有守着一平方的空地修鞋的手艺人,手指因为与机器长期的“磨合”已经布满纹路;有在逼仄摊位上摆满水嫩小菜和新鲜水果的大嗓门摊主,对着相熟的街邻总会大气抹零;有两层楼的平房,周身却布满了彩灯,不知道哪里来的剧组正在拍摄短片,你看那驻足审视的,必不是已经看惯了的老居民,却是寻着美食一路而来的年轻食客。

……

建设厂老员工邓庆伟,在2019年退休前,曾经写过一篇《建设赋》,在这篇赞歌的末尾,邓庆伟写到“多厂整合,基地打造,一面愿景大旗正高扬。”见证过民族工业崛起的老一辈建设人,看着原厂址上新起的都市繁华,不知是否如愿。

建设厂奠基发展

正如黄桷坪遇上成渝铁路建设,被打上铁路烙印,建设厂原厂址所在的袁家岗、谢家湾区域一样,也曾被刻上“军工村”的记忆。就连鹅公岩的名称,也是因为厂区湖北人多,将鹤皋岩错读成“鹅公岩”,从此流传。

重庆建设厂横跨19、20、21三个世纪,历经了4次大的搬迁。

1938年,建设厂迁移到重庆,这是它的第三次搬迁,从此它就与重庆这座城市命运相连。

城市里总是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穿梭,通过人们行色匆匆的脚步,见证城市起起伏伏的变迁。如果城市的更迭需要被诠释,那么,人应该是最合适的注脚。而能够为建设厂的变迁写下记录的,就是几代“建设人”。

“从杨家坪直港大道口,直到袁家岗田家炳,绵延数十里,都曾经属于重庆建设厂范围。”6月15日,邓庆伟向记者回忆厂里当初的辉煌时,眼里有掩饰不住的骄傲和自豪。

作为“军工”子弟,邓庆伟幼时就在建设厂长大,就住在民主村。念完建设第一子弟小学后,根据当时的划片政策到20中(现育才中学)就读。邓庆伟回忆,那时只要到了大人们的上班时间,就会有号角声吹响,工人们要赶在号角声吹响就要进厂,过了时间可是进不去的。所以,工人们从民主一至七村、文化一至七村、劳动一、二、三村陆续出门,建设厂6个大门几乎是人潮涌至。

邓庆伟还讲了个笑话,当时建设厂和家属区周边都是荒地,周围的农民会种菜等着赶场天来卖,建设厂上班时间到了,看到很多人蜂拥而至,以为这里就是赶场的位置,不明就里裹在人群中就进了厂,最后在厂里转了半天转出来被门岗拦住,才知道走错路,足见建设厂的周围有多热闹。“人最多的时候光员工就有一万八千多人,加上家属,周围能有5万人居住生活。”邓庆伟表示,这么多的人,拥有自己的学校、医院、电影院、菜市场、家属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建设厂家属区内,还能见到不少老重庆生活的影子。

1978年,邓庆伟顶了父亲的班,自己也成为一个“军工人”,在45车间做铣车工。那时候,邓庆伟居住的是民主村一楼一底的红砖房,下班会就近在一食堂打饭,位置就在现谢家湾小学的位置。建设厂各个食堂的烹饪技术都不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案,包子馒头到现在都是邓庆伟反复回味咂摸的味道。一些社交网站的推荐里,至今还有打着建设厂二食堂的名号卖着馒头。1997年,厂里对家属区进行改造,邓庆伟的家也从红砖房搬进8、9层楼高的水泥灰墙房,模样也就是现今民主村、劳动村的老旧房屋。一直到2008年购置房产搬离,邓庆伟的几十年青春和热血都在这里飘洒。

而像邓庆伟一样的人,几乎无法计数,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人都在建设厂奉献青春,鼎盛时期的建设厂,是亚洲最大的步枪制造厂,每年生产几十万只步枪、冲锋枪、机枪等。1984年,新中国重返奥运赛场,中国射击女选手吴小旋运用建造厂制作的竞赛用枪一举夺冠,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榜首位取得奥运冠军的女运动员。

万象城延续繁荣

劳动村的黄桷树每年都发新芽,嫩绿冲破桎梏,一点点洒下新生。伴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谢家湾区域也走上了新的轨道。

2007年初,华润拿地原建设厂地块,按照当时的公开信息,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051.3亩,规划建筑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大型集中商业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教育面积数万平方米;2008年11月28日,售房部开放,两天后,第一次开盘,推出33层电梯公寓;2009年4月22日,谢家湾小学总部签字;2009年,伴随着一声沉闷的爆破声,建设厂老厂区最后一个标志性建筑——高80米的烟囱爆破成功,标志着已在重庆有着70年历史的建设厂老厂区彻底从视线中淡出。

这块土地,从最初如火如荼的生产面貌,逐渐成为一片商贸聚集区,也成为我区的对外橱窗。

曾经的建设厂,现在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街。

2014年9月19日,重庆万象城正式开业。一年后,秦云将曾经开在建设厂门口的老太婆摊摊面 ,迁至万象美食街,店面越做越大,加盟店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就在今年5月,老太婆摊摊面的第一款包装产品——生包面推向市场,已在互联网平台上及部分线下加盟店销售。

万象城南区喷泉旁边,星巴克、阿拉比卡、奈雪、去茶山、喜茶等诸多咖啡茶饮常年客流涌动。2020年6月,大众点评正式发布2020必系列榜单,重庆万象城入选必逛榜;2020年,重庆商场销售额超10亿的只有6个商场,第三名是重庆万象城(销售额30亿);2021年一季度,重庆万象城零售额达到12亿元,位居全市第一,远远把其他商场甩在后面……

就像建设厂曾经包罗学校、食堂、医院一样。一座万象城,也着实是包罗“万象”,无论是商业体量、还是入驻品牌的高端度、或者交通的浓稠度(轨道+公交),重庆万象城都有足够的发展底气。目前,万象城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将于2023年正式亮相。

2019年退休的邓庆伟,和建设诗社的老伙计们,在万象城建成前后,都曾有意或无意地在这庞大的商业体面前停留。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给过建设人美好回忆的建设厂旧址,正在成为更多人趋之若鹜的地方,就像当初上万人在建设厂区生活一样,这是发展的接棒。

防空洞记录历史

商贸的繁荣,也催生了文化的繁荣。

就在万象城不远,华润24城的住宅下,有一百多个防空洞,记录着战火连天的年代那段悲壮的历史。沿着鹅公岩大桥由南向北,一座雕像格外醒目,一名高大的战士持枪对着天空射击,好似“守护神”一般。

这座雕像不仅是谢家湾的新地标,也是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防空洞博物馆——重庆建川博物馆的标志。战士雕像加上隐藏于繁华城区之下的防空洞,让博物馆呈现出浓郁的国防特色。

而在改造成博物馆之前,这些防空洞里飞出过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国产运输机,生产过令日本人胆寒的大炮,为前线抗日战争源源不断输送武器,这些洞穴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汉阳精造尽西迁,凿洞安机数里延。”抗日战争期间,为躲避日军轰炸,工人们依江傍山开凿防空洞,修筑洞穴厂房,共开凿岩洞116个,洞穴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从此,这里既是武器生产车间,也是防空洞。

邓庆伟虽未直接参与军品生产,但有趣的是,他操作的那台机床,还是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引进的德国产品。邓庆伟至今都记得,机身上“1899年柏林造”的铭牌。一直到1993年他离开一线,进入车间办公室搞政工工作,机器都还在“服役”。

2013年,谢家湾付家沟片区成为国务院命名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我区出台博物馆规划建设方案和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决定采取社会投资、政府补贴、独立运营的模式建馆,激发民间机构、个人建设博物馆的积极性。2016年,在市、区人防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区政府与四川建川博物馆运营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打造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公园,在文物保护上迈出实质性步伐。作为旧址公园的一期工程,重庆建川博物馆于2018年6月建成开馆,所依托的付家沟片区防空洞也因此焕发新的活力。

该馆包括兵工厂旧址博物馆、抗战文物博物馆、兵器发展史博物馆等8个主题博物馆,陈展抗战、兵工、民俗等近现代史料和物品4万余件。其中包括红军改编成八路军的改编令、爱国将领冯玉祥亲手泥塑的花盆、丰子恺代表画作《胜利之夜》等国家一级文物60余件。馆内还收藏了我党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张报纸《新华日报》、从重庆江津走出来的聂荣臻元帅抗战时期用过的文件包,以及数百个抗战老兵手印,勾起人们对那段烽火岁月的回忆。昔日造枪造弹的防空洞,也因储存着一段民族记忆而成为关注的焦点。

6月13日,停靠在重庆东港船舶修船基地泊位上的海军退役166号驱逐舰,正接受正式亮相前的最后一次复原作业。不久之后,166号驱逐舰将抵达建设码头,在这里作为博物馆延续二次生命。


策划:周芮

文字:周双双

摄影:陈林

小编:杨燕姣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