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源于网络)
九龙融媒讯(记者 邬姜)近日,“支原体肺炎”冲上热搜,多地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峰,儿科急诊患者激增,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了解,自9月以来,北京、重庆、上海、河南、河北、广东等地医院的儿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数量明显增加。那么这个“支原体肺炎”到底啥来头?又该如何预防?记者采访了区疾控中心专家。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如引起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死亡。
肺炎支原体感染潜伏期在1周~3周,潜伏期至症状缓解数周内均具有传染性。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方式传播。
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5岁及以上儿童是发病的高峰人群。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一些3岁以下的儿童也有发病,出现疑似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散发,我国北方以冬季、南方以夏秋季为发病较多,每3~5年会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咳嗽较为剧烈,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低龄儿童家长需特别注意的是:部分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时可伴发热症状,但若出现喘息或呼吸困难,吸气时在锁骨的位置出现了凹陷或者鼻子吸气时出现鼻塞等现象,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首选治疗药物为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如出现发热伴剧烈咳嗽等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时,应尽早就诊,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目前尚无针对性的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因此,加强日常防护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关键。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挡住口鼻,并做好手卫生,不可直接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秋冬季也是流感、新冠、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近期正值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要注意多病共防,避免各种疾病交叉感染。由于儿童和老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常为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人群,要注意防范学校、养老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传染病疫情。
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低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的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须去时应戴好口罩。
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一米线、戴口罩、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捂住口鼻。
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保持充足睡眠,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自身免疫力。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疫苗接种:今冬明春可能会面临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风险,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及时接种可减少疾病感染机会和减轻感染症状。今年的流感疫情形势不容乐观,需继续强化流感疫苗接种,目前流感、新冠、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均有相应疫苗,倡议市民积极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