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风采 > 正文

农技专家田间授课支招 助力“长石生姜”提档升级

发布日期:2021-07-21 10:26

8月,长石生姜将迎来大丰收。当下正是姜苗旺盛生长的时节,更是姜农们做好作物维护、虫害防治的关键期。

7月17日,西彭镇长石村17社,一场早熟沟姜栽培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在姜田里举行,该村生姜种植户以及全区部分姜农近100人来听课。

这是区农业农村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 ”落到实处,选派农技专家来到田间地头,为村民们送来科学知识,提供技术帮扶,让夏季农业生产工作提质增效,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长石生姜提档升级。

▲西彭镇长石村,区农业农村委生姜种植培训会现场。



院坝:新农技培训“传经”

“与传统窝姜相比较,早熟沟姜栽培有6大优势。”农技专家刘星在长石村17社农家院坝里开讲,他带来的课题是沟姜早熟栽培综合防病技术。

“要选用肥大、皮色光亮的优质姜种,土壤要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灌能排、近中性的肥沃壤土。”刘星现场逐一分析沟姜防病技术的要点,细心讲解种植、管理要领,还结合村民们遇到的种植难题,把两年来在沟姜试验田种植总结出的栽培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姜农,传统窝姜发病率在20%以上,沟姜发病率可控制在5%以下。

▲西彭镇长石村,区农业农村委生姜种植培训会现场。

农技专家李戎还就化肥农药减量技术进行了现场培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及演示了最新的绿色防控装备。

附近村子的姜农组团来学习,姜农李前容今年种了5000窝姜,建议要注意追肥,不能集中施肥,要多施有机肥。种了二十多年的生姜的李前容感叹,农田里学问多,要进一步学习掌握沟姜新技术,科学管好姜田,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田间:观摩课现场“把脉”

今年春天,区里的农业技术工作人员将早熟沟姜培育技术带到了长石村生姜种植基地,让生姜种植提质增效。

“这是同时期种植的姜种,明显沟姜种植的长势更好。”田间观摩课上,一边是采取传统种植技术种的窝姜示范区,另外一边是采用早熟栽培的沟姜示范区。刘星站在田坎上现场给姜田“把脉”,“沟姜土壤排水、通气性较好,由于姜沟较短,而且采用深沟高厢技术,创造了利于生姜生长的环境条件。”

观摩课现场沟姜开挖,上秤,10窝沟姜产量7斤八两,照此估算,一亩姜田产量可达到六千斤以上,产量高的还可达到8000斤,而且还可以连续多年种植,克服了传统窝姜种植不能连作的弊端。

“刘老师,帮我看看我家的姜苗怎么黄了”“追肥的时候要注意哪些事项”农技专家们被姜农们团团围住,向他们传授了种姜经验,并回答了姜农们的提问。生姜种植大户曾广明说:“此次培训真是一场及时雨,让我们姜种少走很多弯路,为明年生姜提质增效打好基础。”


助力:重振“长石生姜”雄风


“长石生姜”是九龙坡区优质农业品牌,长石村的生姜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因其嫩、脆、鲜、根茎长而远近闻名。十多年前,长石村家家户户都种植生姜,产品不仅供应重庆主城区,还远销四川、湖南、贵州等地。

2005年,长石生姜遭遇了“姜瘟病”,生姜很少有人种,最近几年,提倡恢复种植生姜,镇里农服中心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去劝说,区农技站的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护航。

“早熟沟姜比传统窝姜每亩可多种植两三千窝姜,尽管挖得早,单株产量不如传统窝姜高,但亩产量仍然能达到3000公斤以上。”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姜农们通过适度密植的方式,保证了生姜的产量和产值。

七八月高温高温条件下,是姜瘟病高发期,稍有不慎,极易造成减产,挫伤姜农种植积极性。为及时帮助村民发现姜田的问题并向他们提供帮助,区农业农村委每周有农技专家到田间查看,发现问题尽快解决。“我们还组建专门的农技知识答疑群,村民发现问题随手拍照发在群里,我们都会一一解答。” 区农技站的相关负责人说。

“区农业农村委将持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听民情、解民困、分民忧,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初心和使命。”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彭文学说,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委将继续技术支持村里生姜种植“领头羊”长乡厮种植股份合作社培育自己的姜种。同时,长石生姜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持村里购买杀虫灯等绿色防控设备,持续推进绿色防控工作,保障农产品安全,让“长石生姜”这一品牌重振雄风。


文图:邬姜

小编:涂馨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