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岗位上,他踏实肯干、务实创新,扎实推动全区基层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在基础薄弱的黄磏村,他勇挑重担,驻村推动整顿提升,帮助该村党支部摘掉“后进”的帽子。在疫情防控中,他主动请战,不惧风险,深度参与了社区排查、复工复产、境外回国人员机场转运、隔离点值守等多项疫情防控工作,目前仍坚守在一线。他,就是区社会福利指导中心主任张董。
自2012年入党以来,张董用自己的实干、担当和坚守,认真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今年被市委表彰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
舍家为国
长期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我们一般14天轮一次班,期间如果有国际航班入境人员隔离任务则会在隔离点工作更长时间……封闭式管理、作息不规律这些都能克服,最恼火就是长时间不能回家,很想家人。”7月8日,记者联系上张董时,他正值守在区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一年半来,他都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线。
从2020年大年初一开始,张董就舍小家、为大家,带着科室人员到全区13个镇街30余个村社区督促指导疫情排查和防控工作,收集报送基层防控工作困难及意见建议50余条。
2020年2月8日,当区委组织部发出组织区级机关党员干部参与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他是区民政系统第一个报名的。2月12日,他被区民政局派往我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区之一华岩镇民安华福社区参与疫情一线防控工作。1个月后,张董又被分派到陶家镇,当起了复工复产镇街指导员。
企业复工复产后,张董又成为了机场工作组的一员,不分昼夜驻扎在机场分拨中心,直接与高风险入境人员接触,累计转运境外来区返区人员48批290人。
▲张董指导企业复工复产。
常态化疫情防控后,张董又被抽调到集中隔离点工作,经常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能回1次家。
勇挑重担
帮助黄磏村党组织整顿提升
在集中隔离点繁忙的工作之余,张董也时刻关注着黄磏村的发展变化。
黄磏村是西彭镇西南端一个巴渝传统农业村,成渝铁路贯穿而过,绕城高速公路小塆立交交汇于此。就是这样一个交通便利的村子,却因党的基层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村内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村里综合目标考核连续多年在全镇排名靠后,让黄磏村成为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9年,在基层治理方面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张董担起了黄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重任,他坚持每周至少2天到村工作,与党员、干部和群众一起想办法、找资源、解难题。
▲张董(中)召开院坝会,倾听村民诉求。
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怎么办?张董和镇党委分管领导、村党支部书记一道推进村支部标准化建设,开展“五星党小组”“五星党员”评选等活动,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党员管理从实从严。同时,深化拓展“老杨群工”服务载体,建立文明新风、护河保洁、纠纷调解、扶贫帮困4支服务小分队,以党员带动群众,进一步增强党员宗旨意识。
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水平低怎么办?张董积极协调市福彩中心等部门筹集资金240余万元,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585平方米,建立预约办、上门办等便民制度,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张董还和镇党委、村“两委”一起,以疏通民生堵点难点为突破口,反复到农业农村、交通、国土等部门问政策、找资源、争取项目,新(改)建“四好”农村公路5550米,人行便道5790米,通院便道2280米,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开展院落整治,提质人居环境。成立“仟家惠”专业合作社,发展柑橘、大豆、花生种植,瓜果采摘等致富产业,促进村民增收。
开拓进取
不断破解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
踏实肯干、务实创新、积极进取,是区民政局领导同事对张董的普遍评价。在区民政系统工作的10多年里,不管是社区治理、社会福利还是地名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他都在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取得较为突出的实绩。
在社区治理方面,针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配置分散问题,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事前协商、部门联动”机制,打通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配置工作堵点;针对社区工作者缺乏职业认同感问题,建立“三岗二十一级”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和个人量化积分晋升制度,增强社区工作者岗位的吸引力;针对物业矛盾突出问题,探索小区微组织、微公益、微治理“三微”行动破解办法,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
在社会福利方面,他千方百计提高福彩销售量,“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0.54亿元,募集区级公益金1.5亿元。同时,在全市率先实施“离世关怀服务”,累计为3.5万余名离世老人家属发放离世慰问金1000余万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他还在优化地名规划管理上下功夫,牵头完成了石桥铺街道、华岩镇、中梁山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九龙镇撤镇设街道工作。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域地名规划,组织编制《九龙坡区道路命名规划》,提前规划全区743条未命名道路名称,让道路命名更好彰显历史文化和城市形象。
文字:曾建渝
小编:滕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