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快讯 > 正文

发言人来了 | 黄桷坪特色街区如何打造?“发言人”为你解答

发布日期:2025-03-25 15:10


九龙融媒讯(记者 冉冉 曹鸣鸥)黄桷坪特色街区如何打造?市民如何成为一名志愿者?在黄桷坪涂鸦艺术街如何参与涂鸦?3月24日下午,由区委宣传部、区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发言人来了”九龙坡区“多元赋能 基层共治”打造特色街区发布活动在黄桷坪街道举行。区委社会工作部、黄桷坪街道、“艺绘黄桷”项目相关负责人聚焦群众关心的涂鸦街旅游、打卡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回应。

▲发布活动现场。

▲九龙坡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政府新闻办主任程乐同主持发布活动。

志愿服务跟着群众需求走

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基层治理体系中,志愿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傅维轩为市民朋友们交流了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区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形成了“党建引领、社区搭台、全民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建强志愿服务主心骨,我区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志愿者三级服务体系,在全区155个村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需求驱动搭建社区共治新载体,我区发动各级志愿者深入村(社区),广泛采集群众需求,精心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2024年全区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2万余场次。‌因地制宜培育志愿服务新场景,遵循“一社一品”特色化差异化思路,我区因地制宜推动志愿服务文化融入社区文化场景,增强社区居民价值认同、情感认同。

市民怎么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针对市民提问,傅维轩表示,有两种渠道,一种方式是在就近的社区进行登记,根据兴趣和特长加入辖区的志愿服务队;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有关单位、社会组织发布的志愿服务招募公告加入队伍,两种方式都建议大家在中国志愿服务网站或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进行登记注册。

黄桷坪涂鸦艺术街区实现智慧管理

黄桷坪涂鸦艺术街为街道最具辨识度的“文旅IP”,全长1.25公里,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每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为辖区带来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难题。

黄桷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郭佳介绍,为此,街道探索打造“涂鸦艺术街”智慧管理应用场景,从技防突破、AI赋能、联防联动三方面着手推动基层智治实战实效整体跃升。

街道从技防突破入手,安装智能感知设备。涂鸦艺术街沿线安装了21套智能感知设备,实现24小时监测,后台可快速查看现场情况,实现温馨提醒、即时通话等功能,减少“人防”巡查盲区堵点。

街道通过算法叠加,引入AI赋能智慧管理。开发打造涂鸦艺术街道智慧管理驾驶舱,激活涂鸦行为捕捉、重点人员识别、机动车违停、占道经营等AI算法,实现了事件即时告警等功能。其中,系统可通过捕捉游客停留时长、与涂鸦墙距离等信息,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涂鸦等行为,触发语音提示,抓拍涂鸦点位、涂鸦实施人、涂鸦画面等信息,生成预警信息。

街道还构建了联防联动,快速响应处置体系。涂鸦街智慧管理驾驶舱收到不文明涂鸦预警事件后,平台运行岗人员对告警信息进行甄别,将有效事件推送至区城运中心、基层智治平台进行分拨。普通事件由街道相关板块或网格人员核实处理,敏感事件则通过“街道吹哨—中心派单—部门联动”运转流程,跨层级向宣传、网信、政法、公安等部门推送,开展协同处置。

“涂鸦艺术街”智慧管理场景上线以来,事件现场处置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

技术手段如何区分“艺术创作”与“乱涂乱画”?是否会误判?在市民提问环节,郭佳解释,涂鸦艺术街区的智慧管理系统通过AI算法识别涂鸦行为的频次、区域和内容性质,智治平台工作人员将结合视频判断后进行事件派发处置,减少误判情况。

“大美城区、艺绘黄桷”项目焕新街巷风貌

艺绘黄桷项目发起人胡英表示,今年黄桷坪街道“大美城区、艺绘黄桷”项目启动,升级“遇见黄桷坪”项目2.0版本,通过装饰美化老巷子、老房子,实施“涂鸦街区”系列整治焕新街巷风貌,打造兼具活力与内涵的文化旅游名片。

“旧街展新颜”,该项目联合四川美术学院等8家艺术机构,将老街区外立面化作“城市画布”,首期完成2000平方米涂鸦美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让旧街焕发了新的活力。

其中升级“黄桷坪涂鸦街区地图2.0”,将整个涂鸦街区分为自由涂鸦区、限定涂鸦区和观赏涂鸦区,方便游客按地图指示参观、游览和打卡。

在此基础上,该项目着力构建“共治新模式”,积极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实现了以最少的经费获得最大的利益。该项目还激活文化新生态,举办“涂鸦故事会”“涂鸦市集”等活动10场,孵化文创产品20余类,为百余名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截至目前,在街区改造中,电箱、墙面改造共计约2000平方米 ,我们还在不断更新中。”胡英说,如果市民想在涂鸦街绘制自己的作品,需要向艺绘志愿者组织提交申请,提供创作思路及创作模板,经审核后就可以在涂鸦街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