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快讯 > 正文

区农业农村委:多维度推进数智治水转型

发布日期:2025-03-20 11:12



3月18日,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九龙坡区通过“天地河立体布防+河库岸数据融通+政企民掌上联动”三位一体模式,推动河长制从“人防”向“技防”升级,构建起河湖水系治理的智慧化新生态,为守护河道行洪安全与生态治理注入新动能。

天地河立体布防 科技装备协同作战

“开机,起飞,巡航!”3月18日上午,随着一阵嗡鸣声响起,一架智能无人机从桃花溪阳光心悦小区前的空地腾空而起,在高空展开全向巡检模式,拍摄并实时传送辖区影像,清晰地捕捉各种动态信息。

无人机天眼巡查,这是区农业农村委开启科技智慧护河湖的武器之一。

作为“幸福河湖”建设的重要举措,无人机天眼巡查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对河道岸线侵占、水域污染、非法采砂等行为进行动态监测,快速生成巡查报告,提升问题发现效率。

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人工巡查面临河道盲区覆盖难、垃圾清理滞后、汛期高频监测不足等痛点。引入无人机天眼巡查,通过预设航线实现全流域自动巡检,3小时即可完成人工2天至3天的工作量。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传感器可精准识别水面漂浮物、非法排污及岸线塌陷等隐患,实时回传数据至智慧管理平台,让河面垃圾清理不及时、汛期隐患发现晚等问题迎刃而解。

除了全向巡检模式,还能实现特定区域、特定航线的重点监测,真实有效地反映河湖水域岸线实际情况,可精准高效地提取水岸人类活动信息,扩大巡检覆盖面,打破监管过程中时间、环境、天气等因素对巡查的制约,及时发现涉河湖问题,推动河长制工作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警”。

除了无人机天眼巡查,区农业农村委还有管道机器人、无人测量船、无人潜航器等一系列智能装备。

身形小巧却功能强大,配备高清摄像头、高精度传感器的管道机器人深入放水涵管及卧管内部,采用影像技术查看管壁的运行情况,了解涵卧管渗漏情况,提升了工程运行管理水平。无人测量船自动巡航水面,不仅提高了巡航的效率,还降低了人员的安全风险。船上配备声呐设备,可测量水库水下地形,建设水库三维空间地形图,根据地形图准确测算水库库容。无人潜航器通过机械臂作业,进行水下故障处置。

▲转子流速仪搭载在钳鱼上监测河流流速


河库岸数据融通 涉水信息一屏统揽

在九龙坡,数智治水不仅是“参谋官”,更是“守护者”。区农业农村委完善前端感知,多维数据实时采集。在重点河段、水库大坝、易涝点布设水位计、流量计、视频监控等物联设备,结合AI摄像头智能识别漂浮物、违规垂钓等行为,构建全天候“监测哨兵”网络。

▲全站仪测量河道及相关控制点的高程变化

依托集成数据资源,打造“数智水利一张图”。整合水质监测、水雨情预报、视频监控、工程安全等数据,实现河湖态势可视化、风险预警动态化,破解水利行业数据碎片化难题,让“沉睡”的数据资源转化为治水智慧,为决策提供全域数据支撑。

同时,基于前端感知及多维数据分析,对山洪灾害、水库大坝渗流等防汛工作预警进行响应,生成分级预警与处置建议,推动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雨水情监测及预警广播系统


政企民掌上联动,智慧监督多元共管

一大早,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三角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河长胡英一边巡河,一边通过“智慧河长”APP上传巡河记录。

在九龙坡,各级河长通过这个APP开展线上巡河,实时上传问题图文、定位坐标,系统自动生成巡查台账,量化考核巡河频次与质量,压实管理责任。

除了“智慧河长”APP,还推广“社会监督员”“志愿河长”巡河小程序,鼓励社会监督员、志愿者扫码上报河道垃圾、污水直排等问题,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同时,在河岸显眼位置设置巡河报事二维码,群众发现问题可随时扫码上传,数据直通九龙坡区河长办公室,由系统自动分派、限时督办,实现“问题发现——交办——整改——反馈”全流程闭环。

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数智赋能,行河长之力、护河湖之清,持续推进完善河湖治理模式,持续深化河长制润泽民生。

记者邬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