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融媒讯 (记者 廖婉廷)“今年全国两会,教育是热议的话题,这是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十三年,也是对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转型体会最深的一年。”3月17日下午,在重庆谢家湾学校翔·行为艺术中心,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以“同题共答汇聚民智的春天盛会”为主题,宣讲了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并分享了关于现代化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本次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除了谢家湾教育集团的全体教师,还有谢家湾学校家长代表以及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骨干校长教师研修团队、甘肃省定西市教育局研修团队等在内的1000余名教育工作者参与。
刘希娅正在进行宣讲。记者 周邦静 摄
提交16份建议 聚焦学生健康成长
在十三年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生涯中,刘希娅关注教育领域的大小问题,把基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今年的全国两会,刘希娅一共提交了16份建议,内容涉及保障学生运动休息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班主任津贴、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建立网络分级管理制度、推动基础教育国际交流等,这些都是围绕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优化学校的育人质量和教育治理。
在这些建议中,有不少是连续多年持续关注的话题。例如关于保障学生每天运动2小时,从2019年开始,刘希娅就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每天运动2小时,不只是简单的时间问题,而是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大事。”刘希娅说。
刘希娅介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虽总体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等。针对这些问题,刘希娅提出多项建议,她聚焦“健康第一”理念的办学实践和相关建议的发言,在网上引发了各种声音,一边是“信任、支持、鼓励”,另一边也有猜测和质疑。刘希娅表示,分歧讨论也是促进了解、凝聚共识的过程,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基础教育深化改革、扩优提质任重道远又迫在眉睫。
回应教育热点 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宣讲中,刘希娅结合自己的履职经历,分享了对新时代立德树人、人工智能、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拔尖创新人才、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评价等七大教育热点的理解。
刘希娅认为,人工智能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但同时也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学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学习体验。”刘希娅说。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刘希娅建议,将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重点从“选拔”转向“培养”,进一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那些拔尖创新人才“冒尖”,而不是人为“掐尖”。
刘希娅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畅通”等让她印象深刻,也引发了深深思考:在新时代,如何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认为每一个人都要做这个时代“同题共答”的贡献者。
“全国两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会带着本次两会精神,以身作则、勇于创新,做到‘勇挑重担、走在前列’,坚定不移做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践行者、宣传者、推动者,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刘希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