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教育之窗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准备了16份建议 持续关注基础教育

发布日期:2025-03-10 11:15


九龙融媒讯 (记者 廖婉廷)“育人方式变革进步一小步,也许就是孩子们成长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步。”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扎根基础教育33年,坚持推动基础教育公平发展,一直在带领团队探索一条低负担、高质量的中小学素质教育道路,以谢家湾学校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印证中学发展素质教育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

13年人大代表生涯中,刘希娅走访了30多个省市。在2025年全国两会之际,她聚焦学生减负提质、学习生态、创新人才培养等话题,准备了16份建议。其中一份就是《关于加强基础教育不同学段贯通的建议》,在该份建议中,刘希娅提出学段贯通对学生全面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重要意义。从现实情况看,目前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优化,不同学段衔接不畅;缺乏一贯制学校的配套政策;学段贯通的专业研究支撑不足。据此,提出三条建议:加快推进一贯制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完善一贯制学校的配套政策;加强对学段贯通的专业研究。

为了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教育部于2024年9月提出“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教育强国规划纲要(2024-2035)》也明确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当前,各个学校都通过调整运动时间等多种方式来落实要求,但各地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如何确保落实到位?对此,刘希娅提出了《关于开展对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专项督查的建议》,她表示,关于当前确保学生每日进行至少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问责体系,这也导致部分学校对于“每天运动2小时”缺乏应有的重视,甚至出现敷衍塞责的现象。

刘希娅建议,要明确督导主体,构建起三级责任体系;细化督导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加强督导问责,形成闭环管理。

记者了解到,在刘希娅当全国人大代表10多年来,在大量调研走访基础上提交了100多份建议,不少都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并进入了实施环节。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刘希娅提出了关于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专项督查的建议,她提出建立全民督导机制,开展对各地落实招生制度的专项督导,并加大对违规招生相关责任主体的惩处力度。“我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遏制违规招生行为,还教育一个公平的环境,还孩子们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态。”刘希娅说。

建议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去年3月22日,教育部部署开展了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这是教育部首次以专项行动的方式,对全国义务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专项行动重点排查的内容包括“中小学是否将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文化课考试结果、培训证书以及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参考或依据”“是否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口头承诺或签订录取承诺书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等。“看到自己的建议内容被纳入教育部的专项行动,我感到特别受鼓舞、特别振奋。”刘希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