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融媒讯 (记者 冉冉)“现在人行道变得畅通有序,不用和车辆抢道,也没有安全隐患了。”近日,中梁山街道龙门阵大道发生了喜人变化,斌鑫中央国际公园小区外人行道新增了一排小石柱隔离护栏。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该路段困扰居民的车辆乱停问题,为附近小区居民畅通了进出通道,让居民重获“安心路”。
整治后的人行道。 记者 曹鸣鸥 摄
占道违停引民忧
斌鑫中央国际公园小区外的人行道约3米宽,紧挨着华岩体育文化公园,人行道旁还有一处公交车站,来往的居民不少。
“以前人行道上经常停了一大排车,多的时候起码停了上百辆。我们老人过路都没得下脚的地方,只能到另一边的人行道过路。”83岁的居民黄婆婆说。
“停满车时,走人行道只能走缝隙,推婴儿车的人、坐轮椅的老人,完全没办法通过,只能走车行道,非常不安全。”60岁的雷阿姨告诉记者。
前不久,市民将龙门阵大道斌鑫中央国际公园小区外人行道乱停车的问题反映到了重庆网络问政平台和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希望能有所改变。
多管齐下完成整治
中梁山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12月底,中梁山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曾联合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中梁山大队对该路段进行现场执法、宣传劝离,对不驶离车主进行了处罚,但是回流现象比较严重。今年,街道持续开展人行道占道停车整治工作,效果仍旧不佳,考虑到人行道的位置紧邻公园,平时散步遛弯的老人、小孩比较多,街道决定在人行道上加装20厘米高的小石柱形成隔离护栏,柱子之间有1.5米的间隔也能满足市民通过,在杜绝车辆违停的同时又保障了市民的安全出行。
中梁山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介绍,结合居民的诉求,1月份街道开始做整治方案,2月中旬根据方案动工完成整治工作,目前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街道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对停车现象进行整治,并呼吁广大车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将车辆规范停放到划线停车位内,共同营造文明有序的城市停车环境。
日前,记者来到该路段看到,人行道已恢复了原本的宽敞整洁,行人可以安心行走,再也不用担心与机动车抢道。
居民的抱怨也变为了肯定:“加了圆柱,车子上不来了,人行道看起来清清爽爽的,我们走路安全多了,带娃儿出来耍,娃儿可以撒欢跑。”雷阿姨说。
记者手记
让车辆“归位” 为“文明”让道
城市停车治理的困境,本质是现代文明演进中规则意识与社会生态的深层博弈。让“车辆归位”,不仅需要刚性执法的刀刃向内,更呼唤市民文明意识下的自觉。
记者整理各类网络投诉案件发现,乱停车的现象并不少见,本质原因大多不是硬件设施的缺失,单纯依赖执法力量亦难以根治。当违停成本与执法资源形成持久消耗战,陷入“猫鼠游戏”的怪圈,执法部门的职责不仅是惩戒违规者,也应成为文明养成的引导者,让规则意识在理解中生长。
九龙坡区正在开展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这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其中的“文明城区创建专项行动”,不仅关乎城市的外在形象,更直接关联着每一位市民的生活品质与精神风貌,是提升城市温度与幸福指数的关键一环。
文明自觉的觉醒,才是乱停车治理的治本之策。当遵守规则从外在约束升华为价值认同,城市治理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这种自觉体现在对公共空间的敬畏、对他人权益的尊重,以及对城市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它需要代际传递的文明教化,需要社会氛围的持续涵养,更需要每个市民在方向盘后的每一次抉择中,完成对文明的确认与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