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城市文明培育行动 > 正文

文明之春 香满市集 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月活动在我区火热开启

发布日期:2025-02-27 15:33


春风拂面,文明花开。2月25日,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月“文明之春”市集在九龙坡区杨家坪步行街火热开启。本次市集以“文明在我、文明在小、文明在线、文明在手、文明成风”五大主题板块为核心,我市中心城区通过展示近30项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文化展示和便民服务,吸引了众多市民慕名“赶集”驻足参与,体验现场气氛热烈,感受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屈谦,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强,九龙坡区委书记覃昌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赵德明及主城九区党委宣传部及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参加了“文明之春”市集活动。

本次活动,我区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带来连环画说文明、“静”享生活、手绘文明传新风、“网络文明 e路同行”互动展演等展示项目,并与兄弟区联合开展亲子课堂、心理健康关爱互动、未成年人文明行为问答,推动文明实践融入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坎。


文明在我:现代+传统的文明交融


走进“文明在我”主题板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九龙坡区“静”享生活展区,“分贝连连看”科普吸引不少市民驻足,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图文直观展示,让市民感受到噪音对生活的潜在危害。

“原来我们自己也在不注意间制造噪音,难怪有时候会觉得烦躁。”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感慨地说,“今天学到了不少知识,以后一定会注意控制音量,尤其是在公共场合。”

“噪音测一测”互动区更是热闹非凡。市民们通过专业噪音测量仪,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测试分贝数值。有的市民轻声细语,测量仪上显示的分贝数较低;而当有人高声大叫时,分贝数值瞬间飙升,引得周围观众一阵惊呼。

“我平时说话的声音居然有60多分贝,难怪别人会觉得吵。”一位年轻市民在测试后惊讶地说道,“以后我一定要注意,在电梯等公共场所要调低手机播放音量,在接打电话时注意控制声量,在开车时尽量不按喇叭。”

江北区“小事不小 文明养犬”互动展区,重庆消防特勤支队的搜救犬们敏捷地完成障碍穿越、模拟搜救等高难度动作后,摇身一变“可爱萌犬”温顺地俯身与市民互动,吸引众多市民驻足互动。同时,现场开展犬只免费义诊、接种疫苗,为犬只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摊位还贴心地准备了遛狗绳免费发放,鼓励宠物主人在外出时牵绳遛狗,展现文明素养。

南岸区“渝·有礼”传统文明礼仪展区内,身着汉服的礼仪师正优雅地进行揖礼、拱手礼等传统礼仪教学,现场市民纷纷加入学习站、坐、行、揖礼等传统礼仪,场面温馨而有趣。


文明在小:亲子+科普的互动乐园


展示活动现场


在“文明在小”主题展区,九龙坡区与渝北区联合开展的“甜甜虎”家庭教育亲子课堂和心理健康关爱互动活动成为众多家长和孩子热门打卡地。

活动现场,气氛温馨而活跃,亲子课堂上,心理咨询师以“情绪管理 心灵有约”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和互动游戏,引导家长和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增进理解。

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感慨道:“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家长受益匪浅。以前我总是不知道怎么和孩子沟通,今天学到很多实用方法,以后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现场还设置了心理健康互动区,通过趣味游戏和心理测评,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了解彼此心理状态,增强亲子关系。

在高新区展区,“标本爷爷”唐安科正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科普之旅。孩子们围坐在“标本爷爷”身边,聚精会神地聆听他讲解动植物标本的制作过程。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自然的魅力,从而更加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现场还设置了叶脉书签制作体验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树叶放入药水中浸泡,再用刷子轻轻刷去叶肉,留下清晰的叶脉纹理。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叶脉书签时,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


文明在线: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


志愿者向市民宣讲环保知识


在“文明在线”主题展区,科技与文明的深度融合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

我区的“网络文明 e路同行”互动展演分为网络文明知识挑战赛、网络文明趣味打卡和网络文明知识宣传三大板块,参与者可通过小程序参与网络文明和网络安全知识问答,与穿着道具服饰的网络文明志愿者互动,并设置AI数字人、机器人,向市民宣传文明用网、文明上网知识。

北碚区的“文化·便民集市服务”数字应用展示区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该应用以“便民、惠民”为理念,通过智能化的摊区管理和服务,解决了游摊监管难、占道经营等问题,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的“蓝马甲关爱助老”展位前,志愿者们正耐心地为老年人讲解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和防范电信诈骗。现场围满了前来咨询的老人,志愿者们一对一地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扫码支付、视频通话等常用功能。

江北区的文化·城市“牛皮癣”治理一件事应用展示区,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智能系统即刻将刚发现的“小广告”推送到应用,并按流程运行AI识别、定位派单、清理反馈、行政处罚、源头打击全流程,吸引市民们驻足观看。这是该区创新推出的城市“牛皮癣”治理一件事应用场景,通过智能监控摄像头、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对城市“牛皮癣”的智能识别、精准定位和快速处理,构建“牛皮癣”治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城市文明场景。


文明在手:传承+体验的非遗活化


“文明在手”主题展区内,我区以“手绘文明传新风”为主题,精心展出以重庆城市精神和“文明”为主题的书法作品,并赠送《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连环画、“文明创建 你我同行”口袋书。同时融合“唐本俑汉服制作技艺”等非遗元素,通过非遗传承人讲解汉服文化,邀请居民参与制作漆扇,让大家在亲身体验的同时把中国色彩带回家。

沙坪坝区的“想要的画像”活动现场,红岩文艺志愿者正专注地为市民拍照画像,笔触细腻,神态生动。

一位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第一次有人这么用心给我画像,志愿者们的手艺真好,我非常喜欢!”另一位志愿者则在现场教授书法,孩子们围坐在桌前,认真地跟着志愿者的笔画书写,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市民参观糖人制作


除了画像和拍照,现场还设置了“非遗”制作展示区,志愿者们现场教授传统技艺,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巴南区的“圣灯山点茶技艺”展示区。点茶师现场演示了备器、碎茶、碾茶、调膏等14道工序,精湛的技艺让观众叹为观止。市民们纷纷上前体验点茶过程,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位参与体验的市民表示:“点茶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让人心静神怡。”

在主题展区旁的黄桷树下,九龙坡区“重庆城市精神故事会”展区,市民聚精会神听“百姓名嘴”王柱老师讲故事。据了解,该展示项目系黄桷坪街道打造的宣传品牌,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形式,用群众愿意听、喜欢听、想要听、听得懂的语言,让文明浸润人心,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成风:动画+文创的文明风尚


活动现场


在“文明成风”主题展区,大渡口区的原创动漫IP“义渡小爱”系列文创品成为现场的焦点。这个结合青年人信息传播习惯的动漫形象,通过新风文明微信包、婚俗新风系列海报、移风易俗动画片等形式,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

活动现场,12个品类的文创周边产品整齐陈列,包括鼠标垫、帆布袋、纳凉扇、抱枕、T恤、化妆随身镜、牛奶马克杯、陶瓷杯垫、主题冰箱贴、主题徽章、咖啡杯和午睡枕等。这些文创品不仅设计精美,还融入了文明婚俗的理念,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和拍照。

另一边,沙坪坝区8090宣讲团正在进行《红岩精神铸家风》快板表演。宣讲团成员身着传统服饰,手持快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富有节奏感的表演,将优良家风家训娓娓道来。现场观众被这种接地气的表演形式深深吸引,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宣讲团的成员们表示,希望通过这种生动的表演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家风家训的意义,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快板表演结束后,现场还设置了家风家训展示区,通过展板和实物展示,进一步向观众传递优良家风家训的文化内涵。

本次在我区举行的“文明之春”市集不仅是一场文明行为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城市文明理念的培育和生动实践。市民们在互动体验中感受文明的力量,在文化传承中汲取精神养分,共同描绘出一幅“城市文明”的美丽画卷。

文明之春,香满市集。文明的春风轻拂每一位参与者的心灵,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山城大地。自2021年以来,我市连续5年开展“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月”活动,在《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五周年之际,这场充满活力与温暖的文明盛宴,不仅为“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月”拉开了序幕,也为建设城市文明注入了新的动力。


记者 | 肖雨

摄影 | 王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