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孃孃,往前走一步,身体再侧一点,背靠在冰柜前面。很好,一二三,开心地笑一个!”
1月16日上午,在黄桷坪街道三角道社区铁路村家属区,小卖部老板刘小蓉头戴咖色贝雷帽,衣着驼色毛呢大衣,脖子上系了一条新潮的条纹围巾,拿着一本时尚杂志,站在自家小卖部门前,笑得合不拢嘴。
得知第二天要拍新年照,刘小蓉激动了一晚上。“今天一大早我就开了店等着,擦粉、描眉、涂口红、换衣服,打扮一下看起来人是要年轻点!”让刘小蓉更欣喜的是,此次拍摄的场景正是自己守了几十年的小卖部。
蛇年春节前夕,区政协委员、重庆千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甘静牵头策划开展了“时光印记·时尚风采——铁路记忆与现代风尚的跨时空对话”活动,通过捕捉铁路村居民的生活瞬间,融合铁路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展现一场跨越时代的视觉盛宴,唤醒公众对铁路村乃至成渝铁路历史文化的记忆与尊重。
▲甘静带领团队成员在铁路村踩点。
与居民共度佳节
激发创作灵感
去年9月,在黄桷坪街道三角道社区政协委员工作室举办的中秋活动现场,甘静走进铁路三村,与社区居民们唠家常、忆往事,欢度良辰佳节。
在聊天中,甘静深刻感受到了这个地方淳朴的民风。有的是土生土长的铁路村村民,有的是随成渝铁路修建搬迁来的家庭,几十年过去了,每一个人背后似乎都有一段故事。
作为一名文化艺术界别政协委员,甘静总想发挥自身优势,在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方面做点什么。中秋之后,她便萌生了“打造家门口的‘代言人’”的灵感。
“铁路村临近黄桷坪网红涂鸦街。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纷纷到涂鸦街拍照打卡,我希望借此机会将铁路文化推介出去,让大家也顺道来铁路村逛一逛。”甘静认为,让当地的普通居民成为家门口的“代言人”就是最好的宣传方式。
家门口拍新年照
用影像定格“烟火气”
▲“铁路烧烤”老板熊仁海。
经过前期与街道、社区对接沟通,甘静初步确定了拍摄活动的策划方案。1月中旬,她带着团队成员来到三角道社区,发起了“为铁路村居民在家门口拍摄新年照”活动,既送去了新春祝福,又用镜头定格了专属铁路村的“烟火气”。
炭火一生起,就把铁路村的星星都烤亮了;海椒面一洒,春风就串起滋滋冒油的烟火人间。甘静在拍摄选址时偶遇了正在摆摊的“铁路烧烤”老板熊仁海——一位土生土长的铁路村人,在废弃的铁轨旁烤了两年的烧烤。
“到时候你就穿件颜色醒目的卫衣套个马甲,渔夫帽和墨镜一戴上,酷酷地坐在铁轨上,背景就是你的烧烤店。我们想呈现出的就是与你日常生活的关联与碰撞。”甘静告诉熊仁海,希望通过妆造营造出一种“反差感”,让铁路文化与时尚元素交融,在视觉上激发大家的兴趣与共鸣。
▲念火锅主理人。
▲军哥书屋主理人。
此外,甘静还选取老居民楼、火锅店、铁轨边、涂鸦墙等标志性场景,邀请曾经在铁路工作的老工人、念火锅主理人、军哥书屋主理人等10余人参加新年照拍摄活动,量身定制时尚造型,打造家门口的“代言人”,生动呈现社区风貌,用影像留存这段珍贵的铁路记忆。
展出影像作品及口述历史
持续推广铁路文化
“近期,我们联合区文化旅游委、区旅游行业协会、黄桷坪街道、三角道社区,共同发起了‘铁路村 过春天’城市影像征集活动,面向社会收集在铁路村拍摄的照片、记录的故事。”甘静表示,希望借助自己文化艺术界别政协委员和文化传播公司的专业和平台优势,让更多的人发现并看到铁路村的独特魅力。
同时,甘静还与三角道社区一起推出了“口述历史”活动,通过对铁路村居民进行深度访谈,挖掘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对铁路村的记忆,并精选访谈内容,制作成“口述历史”音频。
“接下来,我们还会在铁路村或附近的文化中心举办‘时光印记·时尚风采’主题展览,展出时尚大片、影像作品、口述历史音频等,将活动成果纳入区政协文化文史专委会、区文化旅游推广体系,作为长期宣传素材,持续宣传推广铁路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来打卡游玩。”甘静说。
记者:黄秋彤
图源: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