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融媒讯 (记者 邬姜 摄影报道)走进西彭镇新民村羊肚菌种植基地,管护人员刘光斌正在菌垄间忙着照料菌种、采摘羊肚菌。去年以来,通过种植羊肚菌,新民村正在探索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
新民村,黑色的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旁。大棚里,菌包整齐排列,一个个小小的羊肚菌冒出细腻的菌尖,“长势还不错,每天都能收获一两百斤,最大的能有3两重。”刘光斌介绍,现在进入采摘期,刚接了一笔几百斤的订单。
羊肚菌在生长过程中对光照、空气、湿度、土壤等要求较高,刘光斌的工作除了查看菌包,还要巡查大棚内的恒温装置。羊肚菌最适宜种植的温度在5℃到16℃之间,现在棚内温度是11.6℃,适合羊肚菌生长。
“如果温度过高,要及时调节。”刘光斌说。在另外一块地里,田垄上覆盖着杂草,技术人员翻开来看,草底下的菌包也长出了菌丝。这是另外一种不覆膜种植羊肚菌的技术,目前看来长势良好。
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发展特色种植业,去年,村里采取“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模式,通过夏种其他作物、冬种羊肚菌的轮种模式,充分利用大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去年,合作社首次种植,收益不错,今年种植面积增至50亩。”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王文隆介绍,合作社很看好羊肚菌市场前景,本月底,合作社50亩羊肚菌进入盛产期,每亩产量可达500斤,新鲜的羊肚菌价格可卖到每斤80元,每亩可增收2万元。“经过烘干,10斤鲜菇可以制成1斤干菇,存储时间更长,畅销周边更多地方。”谈起羊肚菌的“致富经”,王文隆还有更多想法。
下一步,合作社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扩大羊肚菌的种植面积,提产增效,同时让更多村民来学习种植技术,让羊肚菌特色种植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新民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带动了周边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下种、除草、采摘、搬运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实现人均年增收7000元至18000元。
除了增加种植面积,为持续完善产业链,当地成功引入重庆菌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加工培育厂房740平方米,每月生产菌种菌包可满足400亩农田种植需求,有效提升菌种产业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