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娅。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忙。时下,正值春耕备种的关键时节,九龙坡乡村的新农人正抢抓好时机,或备战春播春耕,或播报带货,都忙着为农产品开拓新市场,栽种下一年的新希望。
“田保姆”辞职返乡
开启“种采”农业发展新业态
今年30岁的李强是四川泸州人。去年底,他辞去一家农业公司的工作,利用自己农技方面的特长,回到农村当起了“田保姆”,在英雄湾村龙井承包了23亩土地,发展蔬菜种植。这两天,他和家人“兵分多路”忙着春播作业。
与同行的交流中,李强敏锐地意识到:“农业不再是单一的种植养殖,而是需要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基于此,他看中了九龙坡区铜罐驿镇英雄湾村便捷的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选择在这里创业,挖掘自己的“第一桶金”。
▲罗娅查看茄子秧生长情况。
在温室大棚里,一垄一垄的茄子秧长势良好,李强的老婆罗娅正忙着给茄子秧浇定根水和施叶面肥。她告诉记者,新建的大棚土地利用率更高、保温效果更好,蔬菜的长势也越来越好。
这个采摘基地共建了5亩大棚,其中1亩是茄子,因为收获期长,去年11月种下的,目前处于出苗期,四月中旬开始上市,一直持续到九月,预计亩产达10000斤。
除了茄子,大棚内还种了番茄、玉米、辣椒和西葫芦。
“种植的西葫芦有采摘时间长、耐低温、耐运输等特点。”谈起农业种植,李强滔滔不绝,西葫芦是最早上市的蔬菜,现在进入花期,预计四月初就可以采收上市,可以持续到六月份。“如果天气好的话,产量在一万至两万斤一亩地,卖得好的话,效益还是不错的。”李强说。
温室大棚外,李强的弟弟正驾驶着旋耕机进行翻耕备耕,不久后,这里也将成为一片蔬菜地,将种上黄瓜和辣椒。
在西葫芦采收结束后,他们将种植甘蓝、萝卜、花菜、菜薹等当季蔬菜,等到当季蔬菜采摘完毕后,再继续种植西葫芦、茄子、辣椒、番茄,采用轮流种植的方式,确保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作物的高产高效,进一步提升经济收入。
目前,基地种植的蔬菜主要销往农家乐和周边的农贸市场。等蔬菜进入盛产期后,除了供应给市场,李强还打算开展亲子采摘业务。
“现在的孩子远离大自然,很多蔬菜都不认识,更不知道怎么种出来的。”在李强的计划中,在这个种植基地,除了让孩子认识各种品类的蔬菜,参与亲自采摘蔬菜的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们讲解蔬菜是如何生长的,这样互动的教育方式既增加了孩子们对自然界的认知,也激发了他们对于学习传统农业知识的兴趣,在农田里挥洒汗水, 感受粒粒皆辛苦。
“白书记”变成乡村“播报员”
朋友圈飞来“第一单”
“千秋村合作社出售优质嫁接番茄苗,大红果番茄、口感番茄、粉面番茄都有,有意者请与千秋村合作社联系……”2月21日18点,80后乡村“播报员”白淋淋在朋友圈随手发布消息,配上他刚刚在合作社番茄棚里拍下的实物照片。
“青菜薹、红菜薹,巴适得板,新鲜,新鲜,还是新鲜”“今年的糯玉米要好吃些,经历了低温霜冻,口感更好”……在白淋淋的朋友圈内,每天滚动实时发布的各种农产品,这段时间有圆宝萝卜、花菜、菜薹等当季蔬菜。
白淋淋告诉记者,“朋友圈播报”是从去年底开始的,本月初“播报”时,新鲜的菜薹引起朋友圈的一家超市采购团队负责人的关注,他留言表达对新鲜蔬菜的兴趣,没过几天,该团队进村洽谈,谈出了第一笔5万元的“蔬菜订单”。
“这个超市在重庆中心城区拥有100余家社区连锁门店,覆盖面广,通过基地直供的方式提供最优质最新鲜的产品。”谈起“朋友圈播报员”的第一笔订单,白淋淋格外慎重,从采摘、分级、检验到打包、发货等每个环节,合作社的每个人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备货、出货。
白淋淋是西彭镇千秋村党支部书记,重庆秋益品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2020年,他以本土人才与返乡青年的身份进入千秋村委会工作。2023年7月,负责村支两委工作。2024年4月,当选村委会主任并主持全面工作。之前,他曾在深圳市、山东省等地从事销售服务工作。他深知,现在做农业不能只是埋在田间地头苦干,还应该走出田间地头,瞄准市场需求有选择、想方法、有步骤地“巧干”。
作为一个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办法多、路子活、能干事是村里人对白淋淋的评价。去年,他还出品了首条“村游”Vlog(视频日志)代言村里农产品,上线当天收获了200多个赞。
2024年8月,千秋村成立村办公司——重庆秋益品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全年对外出租闲置土地110亩,与配送平台协议销售农产品,年底总收入约61万元,收益30万元。
白淋淋还多了一个新身份——千秋村村办公司的负责人。对于2025年,白淋淋和他的团队拟扩大公司经营范围,整合资源,发挥订单农业优势,持续扮演好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头人的角色,并由村办公司牵头布局村庄环境打造、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困难群众帮扶、农产品代销等惠民行动;通过服务企业股权化改革、利用项目施工出租闲置资产、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集体收入。
记者 邬姜 周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