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镇街 > 西彭镇 > 正文

“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好钱景” 西彭镇长安村 “花果山”初见雏形

发布日期:2025-02-10 15:18


▲花果山运营中心。


人勤春来早,不负好时光。2月8日,九龙坡区西彭镇长安村花果山,“长江花果山·四季花果乡”农旅综合体示范项目建设的大会战正在推进。

2021年起,花果山农旅综合体项目被提上日程。近年来,“长江花果山·四季花果乡”农旅综合体示范项目成为九龙坡乡村振兴项目的重头戏,以“花果”为媒,以“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花果山”初见雏形。


产业 重点打造“爆款”


春寒料峭,农活正忙。眼下,正是桃园春季管护的关键时期。

根据花果山产业规划,在花果山山间分层种植三种品种的果树。“最上面种李子,有巫山脆李和凤凰李两个品种,中间段是桃树,除了当地有名的香桃,还有新引进的鹰嘴桃和‘富丽桃皇’。最下面是柑橘,有长叶香橙、黄美人、明日行、爱莎等十多个品种。”重庆桃乡醉谷农业股份合作社理事长谢华介绍。

2021年,长安村盘活全村果业资源,建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重庆桃乡醉谷农业股份合作社,发展鹰嘴桃产业。该合作社从2022年开始种桃树,去年挂果,一颗颗青白泛红的成熟鹰嘴桃压弯了枝头,引来不少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今年,鹰嘴桃是长安村重点打造的农产品“爆款”之一。

在花果山鹰嘴桃种植基地,防春旱作业正在进行。“从春节前开始,已经在抢抓农时开展果树剪枝、施肥、清园等春季管护,为丰产丰收打好基础。”谢华介绍,目前正在检查滴灌系统,进行果树补栽等工作。

桃园中,虫情测报灯、土壤监测站、气象站、远程监控、水肥一体化系统等耸立在一行行桃树之间,脚下是遍布田间的喷头和管网。

谢华介绍,这是为果园配套的抽水、净化、加压、配肥、配药等多个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设在长安村村委会的智慧监测系统观测查看桃树长势。

“这套滴灌管技术分一期、二期,分别为2022年、2023年修建,通过管道系统将水分精准地输送到鹰嘴桃的根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和浪费。”谢华介绍,在鹰嘴桃种植中,滴灌管的应用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减少了人工成本。

此外,科学施肥、科学管理,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确保鹰嘴桃的质量。

“鹰嘴桃将于夏天进入采摘季,估计明年进入盛产期。”谢华欢迎更多市民朋友来花果山赏花品果,共享“花果山的果实”。

近年来,长安村整合投入各级财政资金9557万元,利用花果山“四季有水果”的资源禀赋,栽种桃李1100余亩、枇杷280余亩、柑橘果苗1400余亩,配套建设蓄水池13座,同时引入智慧果园系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数智技术实现优质高效的果树种植管理。

谢华希望由桃产业延伸出的“桃经济”,能成为富民兴村的新动力,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实现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融合 以“桃经济”做文章


在“长江花果山·四季花果乡”农旅综合体示范项目建设版图上,产业和文旅是两大基石。

在花果山的入口,一栋整齐的楼房已经完工。这是花果山运管中心,去年已经建成完工,今年将进行招商。规划中,涵盖游客中转、服务中心等功能区域,项目投用后,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全方位服务。

位于花果山山腰,有一处摩崖造像被围挡保护起来,周边道路还在完善中。“里面共有7龛摩崖造像以及8处柱洞,上面雕刻的人物造型精美、服饰清晰。”长安村第一书记魏东介绍,这是去年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道教摩崖造像,被确认为道教文化古迹。经过综合鉴定和考证,其中6个造像可能雕刻于南宋时期,还有一部分雕刻于清代。

目前,长安村将以摩崖造像作为“农文旅”乡村振兴项目进行打造,等周边设施完善后,欢迎市民前往参观游玩。

作为“长江花果山·四季花果乡”农旅综合体示范项目的一部分,村里100多岁的万安桥景点修葺一新,周边环境焕新归来,承续老码头的乡愁记忆。

按照“文旅结合+保护传承+打卡点+景观修复”的思路对这座桥进行改造,保留了百年老石桥的原貌,专门放置特色景石,上书“万安桥”几个大字,上面还有万安桥简介。

“归来”后的万安桥景点梳理了桥周边的植物景观,修整了周边道路。漫步于江畔、丛林和田间,随处都能感受到这片乡土的独特气息,让花果山和江边老码头的乡愁和记忆延续。

闲置的花果山村小也变身村史馆,“今年要完成内部装修,并向村民征集老物件,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魏东介绍,接下来,要进一步挖掘当地独特的人文历史和风情韵味,希望利用村史馆讲好花果山乡村发展故事,记录一村之史,留下悠悠乡愁。

“待整个项目12个节点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花果山文旅产业内涵,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希望以桃为媒,以‘桃经济’做文章,以旅促商,整合各方资源,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邬姜/文 周邦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