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快讯 > 正文

“返乡”更“反诈”,过好幸福年

发布日期:2025-01-26 13:05


反诈

九龙融媒讯(记者 冉冉)随着农历新年临近,在外奔忙一年的人们踏上归乡的旅途,为了让每一次团聚都充满温暖而非风险,连日来,区公安分局针对返乡人群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春节前反诈骗宣传活动,让“返乡”更“反诈”,增强群众防范意识,度过一个平安无诈的新春佳节。

“您看,这是最新的防骗提醒‘秘籍’,里面有春节期间常见的骗局案例,比如假冒客服退款、虚假红包链接等,一定要仔细阅读,抽几分钟看看,保护好‘过年钱’!”在陈家坪汽车站的候车大厅内,民警正与一位即将回家的乘客亲切交谈,乘客也暂时放下归乡的急迫,接过手册仔细翻阅,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和民警面对面交流。车站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由九龙坡警方制作的新春反诈短视频,吸引了不少旅客驻足观看。

在务工人员集中的工地,属地派出所民警深入施工现场,组织了专题讲座。“我们在工地都说要戴好安全帽,过年回家,也要时刻绷紧反诈‘安全线’。”民警用通俗易懂还略带幽默的话语,迅速吸引了工友们的注意力,“现在网络上很多兼职信息看似诱人,但往往隐藏着陷阱,如果遇到要求先交费或提供个人信息的工作机会,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考虑到工友们空余时间爱刷短视频的特征,民警还特别推荐了几部情节跌宕起伏但又富有警示性的“反诈短剧”,作为特殊的“年货”发给工友。

而春节也是假期,不少大学生群体都会选择参与兼职,补贴生活费用,也为之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因此在重庆开放大学,九龙坡警方的民警趁着放假前,也将同学们召集在一起,通过举办小型座谈会和模拟诈骗场景的方式,向即将放假返乡的学生们传授识别和应对诈骗的方法。一位学生分享道:“在放假之前听一堂反诈课很有收获,新型诈骗花样翻新太快,千万不能自以为我们年轻人反诈意识就强,以后上网时一定更加小心。”

春节将至,九龙坡警方梳理了以下几种易发诈骗形式,希望欢度佳节的市民提高警惕:

01
“红包”诈骗

春节将至,各平台的抢红包大战即将开始,一些红包诈骗也再度来袭。诈骗分子利用朋友圈、微信群来散播一些链接,用免费领取现金红包作诱饵。一旦点击这些链接,受害者将会被要求先关注微信号或填写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账户等信息,这样会导致个人信息被诈骗分子收集,严重的可能会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提醒:凡遇到高额红包或是不明链接务必提高警惕不轻信!遇到拆红包需输入个人信息或输入密码、验证码等大概率是骗局,做到“不信、不填、一键举报”!


02
机票退改签诈骗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的乘车、乘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班次等信息,冒充航空公司、订票网站或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利用准确的乘机信息骗取信任。诈骗分子通常以航班延误、机票改签等理由主动提出退费或理赔,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信息或接受屏幕共享操作,从而转走资金。

提醒:当收到航班延误、取消短信时,请不要直接联系短信里提供的电话号码,而应当直接与各航空公司官方客服电话联系问询核实。

03
网络贷款诈骗

春节买年货、孝敬父母、派发压岁钱,不少市民消费压力较大。骗子以提供“无需抵押”的低门槛贷款为由,诱骗事主先交一定金额的手续费、保证金等。事主往往贷款没到手,自己的钱却被骗走。

提醒:对网贷公司要认真核实,不要轻信“无需抵押”等诱人的贷款信息。同时要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给陌生账户转账汇款及告知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04
兼职刷单诈骗

春节期间,群众宅家空闲时间较多。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兼职刷单广告,以小利诱骗受害人。待受害人加大投入后,不法分子以系统故障、转账延迟、账户冻结等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佣金。

提醒: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天上不会掉馅饼,千万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诱惑,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和刷单都是诈骗。

05
扫码送礼诈骗

春节各大商家大力促销,消费者经常能看到“扫码关注送好礼”等宣传广告,街边扫码送礼的活动更是随处可见。很多人抵挡不住免费的诱惑,便会参与扫码领取礼品,很容易被不法分子趁机盗取个人信息,由此造成不必要的钱财损失。

提醒:通过扫描二维码有可能被窃取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使得重要个人信息被泄密。在全民电子支付时代,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扫陌生人的二维码。

06
冒充快递公司诈骗

由于春节期间不少快递停运,骗子瞅准时机假冒快递公司,电话通知事主有未取的快递。随后,骗子会询问事主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以便进一步诈骗。

提醒:接到此类电话,事主首先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更不能转账,以免上当受骗。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咨询,或者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