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镇街 > 晒晒业绩 > 正文

社区联合多方拆除废弃吊脚楼

发布日期:2025-01-24 14:39


九龙融媒讯 (记者 高晓燕 摄影报道)“终于拆了,以前过路都提心吊胆的!”“这个地拆出来,还可以做点事情,之前一直空起好浪费哦。”“一下子亮堂了。”这两天,在谢家湾街道文化七村37号房附近,过路的居民总忍不住议论几句——37号房,这栋已经废弃了10多年的吊脚楼,终于被拆除了。

房屋拆除后开敞的道路。


50年房龄老楼“危在旦夕”

位于谢正街社区的文化七村,是全开放式的老旧社区,数十栋老楼,多数房龄已超过50岁。

但37号房很是独特。

这是一处由砖、竹片、木头、钢管等混合材料私搭而成的平房,房屋一面伸出几米高的堡坎一大截,用钢管支撑悬在空中,形似吊脚楼。房屋破败不堪,和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周围的居民说,此房虽有屋主,但已废弃多年,支撑钢管严重腐蚀,其中一根腐蚀处仅剩2厘米宽度,随时可能断裂,导致整个房屋垮塌。

而堡坎下方,是文化七村100多户老居民进出的必经之道。

拆除小屋实属不易

从今年初开始,社区接到周边居民关于安全担忧的反映越来越多。社区到现场对37号房进行了详细巡查,第一时间上报到街道应急办。随后走访大量居民和往届社区工作人员,几经周折,才了解到37号房十分复杂的信息,此房共计7名继承人,要安全处置房屋,就必须找到所有继承人。

谢家湾街道和谢正街社区通过多方打听、走访,耗时3个月,陆续找到了7名继承人。与此同时,谢家湾街道协调区住建委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了初步排查,确认该房屋存在垮塌风险,危害公共安全。

去年7月31日,在区住建委、街道应急办指导下,社区在37号房周围增设围挡、张贴通知,并采取网格员每天不定时巡查措施,切实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而从去年8月到12月,街道应急办牵头,社区积极配合,先后组织相关继承人召开了4次沟通协调会,陆续找到了所有继承人信息,经过多次深入沟通和政策宣传,大家达成了一致共识:房屋产权人是房屋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房屋具有鉴定、维修、加固等解危的义务和职责;房屋继承人同意配合相关部门对房屋进行排危拆除;政府部门依法保护房屋继承人合法权益。

隐患拆除期待全新变身

2025年元旦节后,在周边居民的热烈期盼下,文化七村37号房启动拆除。

1月2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来飘摇欲坠的残破小屋以及钢管支架,已经全部拆除,沿街高堡坎实施了硬化防止滑坡,原房屋拆除后,空出100余平方米的平整空地,让周边环境瞬间亮堂了不少。

“现在过路心头就安定多了。”住在旁边楼栋的张婆婆说,平时自己接送孙子上下学必须走这条路,每次经过这个吊脚楼,总会让孙子跑快点,自己也得跟上,生怕发生意外。“拆了对环境是好事,对安全更是好事!”

37号房拆除后的100余平方米平整空地,将会如何变身?谢正街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继承人的意愿,结合周围老百姓的民生诉求,对地块进行统一规划,例如改造成休闲健身场地等,力争将闲置地块盘出最大民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