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社工“爱心集市”。
2024年以来,九龙坡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把握党中央战略考量,全面贯彻全区“1167”总体发展思路,推动建立社会工作体系架构,在全市社会工作相关会议上交流发言4次,九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被确定为全国社会工作培训会现场教学点。
2024年12月,九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案例入选全市社会工作领域优秀实践案例。九龙坡区委社会工作部将以此为抓手,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打造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金名片”。
整合资源 打造“九龙社工”服务品牌
九龙社工,是一群人,一个组织;更是一个标识,一种价值。
对于每个人,它代表一种状态,一种生活。有时间做义工,有情怀做社工。对于基层社会,它就是一种理念,一种模式。打造“九龙社工”服务品牌,服务更多人,温暖一座城。
近年来,九龙街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社区善治、共治共享”工作主线,强化核心引领,整合辖区资源,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参与,创新社区治理,共同建设、共同服务、共同发展基层治理共同体,联动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以“服务更多人,温暖一座城”为理念,以社会工作“个十百千万”计划为抓手,打造以项目化带动、专业化服务、常态化培育、规范化运行、联动化治理、品牌化引领的“六化”为内核的“九龙社工”服务品牌。
九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九龙街道在2019年4月成立的一家本土化、专业化社工机构,现有工作人员10名,其中党员4名。近年来,该中心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中心所能”,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理念方法、熟悉辖区人房地事物的优势,深度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体系,主动融入“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大美九龙坡建设大局,孵化社区社会组织286个,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372人,实施社工服务项目496个,先后接待5位国家部委领导调研、获得8项市级及以上荣誉。2024年4月,中社部部长来中心调研“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工作。2024年9月,中心作为现场教学点,迎接了中央社会工作部举办的全国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班现场调研。
党建引领 凝聚社会组织“红色力量”
九龙街道“前世”为九龙镇,很多社区由“村”改“居”而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人口快速增加,安置房、商品房等多种性质住宅并存,城中村和商业街点缀其中,也衍生了新旧小区条件差别大、社区服务体量差异大、居民文明素养差异大,居民类别多、遗留问题多、利益诉求多、矛盾纠纷多的“三大四多”治理难题。
很多管理服务单靠政府行政资源难以满足,九龙镇开始有意识发展培育社会组织,从2013年开始,相继引入兴民、暖洋洋等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工作机构29家、发展培育康乐服务社、集美社工等本土社会组织5家。提供老年人、青少年儿童、残疾人、司法矫正等专业领域的社会服务,让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将更多精力集中到抓党建、居民协商自治等工作上来。另一方面,一些社区社会组织和群众性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各种自发性社会组织达到286个,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和群众性社会团体组织分散,活动开展有时出现服务内容重叠、服务缺失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枢纽型社工加强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导。2019年4月,挂牌成立九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社工发展的平台与承载社工活动的阵地,同时兼及辖区社会工作组织孵化和社工实践项目统筹的职能。
九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按照“123456”体系架构,打造一个实体化的服务中心,建设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两大孵化基地,布局共享、创新等三大空间,设置办公、展示等四大区域,定位培育支持社会组织、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等五项功能,开展资源链接、项目拓展等六类服务。同时,在11个社区陆续建立社区社会工作室,作为社工中心延伸到社区的阵地体系,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现有工作人员10名,中心设立党支部,现有党员4名。
近年来,九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坚持“服务更多人、温暖一座城”服务理念,通过“多种渠道筹资、专业团队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工作方式,助力公益组织成长,实现居民群众受益。
精细培育 专业人才支撑运行
专业的社工人才是开展专业社工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九龙社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开展。
据了解,九龙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资金支持、专业团队管理、社会公众监督、公益组织成长、居民群众受益”运营模式,营造良好阶梯化培育环境,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和发展指导,一是外部引入,与西南大学、城市管理学院、深圳市南山区社会组织创新苑等联手共建社工实践教学基地,邀请高校社工专业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聘请专家定期到九龙社工中心开展培训指导,帮助基层社工队伍强化专业素质;二是培训提升,针对不同主题,双月开展一次社工人才能力提升沙龙,社工中心人员和社区社会工作室围绕方案制定、活动策划、组织实施等方面,轮流上台进行路演,提升社工实操能力。
除此之外,还实行社区工作人员到社工中心轮岗实训,手把手传帮带社区工作者,推动社区干部人人成为专业社工。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工师职业资格考试,目前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372人,街道超过89%的社区工作者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围绕“服务更多人,温暖一座城”主题,实施“一家一特色、一家一品牌”计划,每年定期开展居民自治金项目交流会、“金点子”征集、公益创投大赛,“五社联动”治理经验获民政部肯定。2014年以来,累计实施市、区、街道级社会工作项目496个,打造“守护文明”“乐居家园”“四海救援”“麦田学堂”等社区社会组织品牌特色项目21个,开展志愿活动5000余场次,“九龙社工”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称号。
“龙基金+” 探索双品牌多元共治解民忧
随着群众需求日益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社工项目越来越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单靠财政投入变得不可持续,必须要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还有不少处于政策兜底保障范围以外又有实际困难需求的人群,如何加强对他们的帮扶,需要更多的资金、资源。
基于以上原因,“为突破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资源不足的瓶颈,在社工的积极建议和推动下,积极寻求本土化的解决道路,九龙街道在2014年依靠财政资金设立了“居民自治金”;2020年依靠企业、个人捐款建立了“社区公益服务基金”;2023年依靠市场化运作方式发起设立了“龙基金”和社区微基金,进一步丰富慈基金“源头活水”,实现了基金从财政资助型的1.0版本到综合运作型3.0版本的迭代升级。
通过财政支持、整合资源等方式,调动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等开展公益捐、消费捐、定向捐。同时鼓励社区整合闲置资产、链接公益资源,推动着社区积极吸纳本地资源,并将社会资源与社区社会组织进行链接。成立街道龙基金和社区微基金管理委员会,围绕基金募投管退各环节,建立以使用管理办法为主体,以财务管理、接收捐赠、信息公开等为辅的“1+N”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扶老助残、促进社区治理、开展社工人才培训等9类主要使用范围,严格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定期公开,维护公益基金安全。依托龙基金开发实施“社工人才能力提升训练营”项目,邀请专家开展专业化社工人才业务培训、精准化业务指导,强化人才资源保障。
九龙社工自成立以来持续升级塑造品牌。每月20日为“九龙社工日”,设立“6·9”慈善公益日,创作社工之歌《余香》。这些,都很好地推动了九龙社工的成长壮大。2024年,获评全市星级社工站。
下一步,将聚焦搭平台、育人才、建品牌,深化九龙社工“中心+站点”体系建设,提档升级社工中心硬软件实力,壮大“龙基金”规模,创新“社工+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拓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 范坤民/文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