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快讯 > 正文

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代表委员带来“金点子”

发布日期:2025-01-10 11:18


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同频共振,全域产城水平、环境水平、服务水平、生活水平等争创中西部一流,“人城境业”有机融合达到更高水准,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百强主城区排名逐年上升。区两会期间,“乡村振兴”是热点话题之一,代表委员纷纷带来“金点子”,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建立乡村振兴示范展示基地 打造特色网红景区

出于对美丽乡村的热爱和向往,区人大代表、重庆清栖谷汉韵文化景区创始人毛琼从2018年开始,在陶家镇大溪河、磨刀溪河畔700亩土地上,先后投入近9000万元,成功打造集种植养殖、观光采摘、产品加工、餐饮娱乐、文化体验、民宿酒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景区。为解决社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她成立汉韵舞乐社,公益开展汉韵舞蹈研习班等公益课程。为满足居民对优美环境的需求,她为附近居民无偿开放休闲娱乐空间,帮助居民提升幸福愉悦感。市民在乡村游中开阔视野,享受乐趣,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得到实惠,景区每年解决稳岗就业80人以上,帮助居民安居乐业。围绕“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大美九龙坡建设及乡村振兴相关话题,毛琼表示,将持续贡献人大代表力量,建设美丽大溪河都市田园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发展。

她建议,一是建立九龙坡区乡村振兴示范展示基地。在白彭路独善桥桥头处,利用现有闲置房屋、整改周边脏乱民房,建立一个九龙坡区乡村振兴示范展示基地,该基地背靠清栖谷桂岭葡萄园(葡萄品种已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和大溪河汉风雅韵景观带以及即将运营的大溪河水上游乐项目,可实现就近参观高品质果园,引流乡村文旅,展示河道整治成果,方便游客村民休闲娱乐散步、展示西部三镇农业成果,集中形成西部特色农产品物流快递收发仓、农产品直播平台、农产品集散地。

二是打造九龙坡区乡村振兴文化集市。在陶家镇清栖谷汉韵文化街打造一条特色文化集市,免费提供给本地居民、文创匠人、艺人摆摊,形成特色的地域产品+汉韵文化特色产品的集市街区,使本土农民、居民、文化传承匠人、文创艺人创业增收,通过特色集市文化吸引本市周边游、夜间游、集市游等微度假旅游客群,形成九龙坡西区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经济带,带动西区地域经济,推动打造陶家特色网红文旅小镇。

三是打造九龙坡区汉韵文化特色网红景区。利用文化+的模式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以汉陶博物馆展览+汉文化舞台展示+汉韵文创体验+特色创意产品的模式,深耕陶家镇汉韵文化特色,溯来源,讲故事,学知识,重参与,讲体验,创产品,打造重庆市突出汉韵文化特色的高辨识度、高影响力、高传播力、高流量的特色网红景区。

帮扶农业企业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五大振兴”

区人大代表、西彭镇迎新村党支部书记刘传国表示,西彭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加快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他介绍,西彭镇围绕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通过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构建“3+N”现代农业产业布局,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市农科院合作建成千秋村鲜食玉米基地、新民村“院士田”、红缨子高粱创新示范基地等6个现代化种植基地,培育优良品种,村集体经济分别打造鲜食玉米、新民稻谷、长石生姜、长安香桃等特色、绿色农产品;同时积极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举办烤羊美食文化季等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稳妥推进“三变改革”,推动强村公司提质增效。西彭镇成立主营物业管理、农业生产服务等强村公司23家、股份经济联合社22家、村领办合作社6家,通过党建统领提升人居环境,使家园变得干净、整洁、有序,让乡村变得更加美丽。“但从全面发展来看,西彭镇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比较突出,部分村庄如长安村仍以第一产业为主,香桃、柑橘等种植虽初具规模,但缺乏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民收入增长受限。”他说。

刘传国建议,区委、区政府继续深入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将特色元素融入田园景观设计中,以当地传统农耕改变为全程智能机械化主题打造田园景观,展现独特韵味。完善乡村内部及连接田园的道路网络,保证道路质量良好且美观,沿着田园道路、田埂等种植本地特色的花草树木,打造四季有景的绿色长廊。依托田园景观,开发农事体验、采摘、乡村民宿等旅游项目,村庄景区、田园景观、院落景点与乡村旅游形成大美九龙坡的一道风景线。其次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让粮食饭碗掌握在自己手中,保障基本农田的保有量,保护好耕地与基本农田,提出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等要求。他说,现农村从事种植业的大多为老年人,且种植成本高,希望政府大力帮扶农业企业提档升级,让传统农业生产变成智能化生产,节约种植成本,同时加大粮食大户种植补助。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区政协委员、重庆喜之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表示,九龙坡区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九龙坡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刘荣提出了两方面的建议。

一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基础作用,提供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公共服务;以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鼓励和扶持农村自发形成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合作与联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市场化服务,专业化分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购买,农户参与,在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或关键环节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培育和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

二是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可加强品种改良与选育,鼓励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合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品质;可推广科学种植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项目申报等方式,普及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节水灌溉等方式,提升土壤有机质,并加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技术应用,减少化学农药投入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控制农产品农残安全;加强质量管理与认证,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建立农作物全程管理方案,确保产品品质和产量符合质量标准,可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作物全生育期管理到消费的全程可追溯,增强消费者信任,同时鼓励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树立了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和信誉。

培育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 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区政协委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龚久平认为,九龙坡区委、区政府始终对乡村振兴高度重视,近年来全方位着手实施乡村振兴,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未来将继续深化乡村振兴工作,他建议立足九龙坡区的区位优势等实际情况,加强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带动九龙坡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九龙坡区的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注重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推动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旅融合:依托九龙坡的区位优势,结合我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旅融合产业,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消费,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是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培育。突出九龙坡区特色农产品的独特性和优势,打造极具九龙坡区辨识度的品牌,通过品牌化战略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重点实施铜罐驿的柑橘和陶家的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打造,通过嫁接和新品种引进栽培实现新品种迭代更新,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同时,特色农产品培育充分发掘和利用辖区文化内涵底蕴,如铜罐驿的柑橘文化。

四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教育培训、政策扶持等方式,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九龙坡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引进农业专业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业专业人才到九龙坡区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五是培育乡村电商销售产业。建议通过市场调研与定位、平台选择与建设、产品包装与物流优化、内容营销与品牌建设、数据分析与持续优化等打造极具九龙坡区特色的农产品抖音等电商营销模式,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农产品或服务,保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活力和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同时,加强配套政策支持倾斜和惠农贷款等服务,全方位提升和改善乡村环境,只要有人来,而且留得住、住得下和还愿意再来,乡村就能振兴。

记者 冉冉 周邦静 曹鸣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