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切,依法履行监督职责,聚焦法治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开展监督,不断探索监督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辨识度的基层人大监督工作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我们建议,区人民政府要精准、果敢、迅速地落实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研判预判国家层面改革动向和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加强各类财政资源统筹,进一步盘活各类存量资源。还要将预算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做到花钱必问效!”
12月12日上午,区人民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2024年区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的议案,会议根据区人大财经委的审查结果报告,提出了如上建议,同时审查批准了该方案。
对政府预算决算进行审查,是人大监督的重要形式。而监督权,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四大职权中形式最丰富、运用最广泛的一项职权。
2024年,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精准谋划监督议题,创新探索监督方法,让人大监督精准发力,高效赋能九龙坡高质量发展。
抓发展之要
管好钱袋子督好大项目
一年来,区人大常委会主动将人大工作置于党委领导下,努力找准人大在推动市委、区委决策部署,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工作定位。
今年以来,区人大聚焦监督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加强对计划和预算的审查监督,听取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预算执行等报告,依法审查批准决算、预算调整,持续开展绩效再评价,对基层人大预算监督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情况、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国有资产盘活情况等。今年8月,区人大首次年中会——区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区人民政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报告。
今年区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从监督方式、监督流程和监督内容进行了“迭代升级”,首次与区委巡察组在督促整改工作中衔接互动、协同贯通,同调研、同研判、同认定,提升了监督质效;首次吸纳区财政局参与调研,实现人大预算监督与财会监督同向发力,监督成果将充分运用于明年的预算编制工作;全面优化了“方案制定—问题交办—整改标准—调研组织—分析研判”工作流程;联动基层人大和市人大代表,精准挖掘发展难题,有效推动包括石小路2000平方米国有土地闲置多年致周边居民生活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得到多向破题。截至目前,全区116项审计发现主要问题已整改108项,制定完善工作制度22项、追责问责23人、节约工程投资2588万元,交出了一份分量重、成色足的整改工作答卷。
在重点建设项目监督工作中,区人大则紧盯国有投资领域,选择最低价中标法开展专门监督,推动全区启动修订《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多次组织召开西南铝系列项目工作推进会,就西南铝公司4个生产线建设和1个增产扩能项目推进情况、存在困难进行调研,督促相关部门提高认识、做好服务,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促进全区工业发展。
一系列“斗硬”的监督举措和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固民生之本
“主任接待日”品牌频出彩
切实解决百姓身边的难事儿急事儿,就是最大的民生。多年来,区人大常委会的“主任接待日”活动,早已成为区人大常委会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声、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平台,也成了基层群众信任的民生实事监督品牌。今年,“主任接待日”的监督成绩单很是亮眼。
今年6月,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国明到华岩镇民安华福实践站参加“主任接待日”活动时,区人大代表李泽军提出了在金建路轻轨站旁为新就业群体修建一个休息港湾的建议。范国明随即了解到,华岩新城社区的环卫工人、快递员、房产中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群体有上千人,他们在工作中没有可以短暂休憩的地方。范国明多次会同代表参与现场调研,广泛听取居民和劳动群体意见,全力协调相关部门推动驿站港湾的建设。很快,全新的“劳动者港湾”投入使用,其中设置了休息区、饮水区、充电区等多个功能区。“太好了!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心歇脚的地方了!”一位外卖小哥激动地说。
而在谢家湾街道黄家码头社区,居民们同样感到欢喜。原来,几个月前,大伙儿向正在参加“主任接待日”活动的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嘉反映了关于社区的公交站台没有候车椅,老年人站久了很吃力,工农大厦往丽水后门路段缺少路灯不安全等烦恼。谢嘉实地了解情况后,召集区城市管理局、交巡警、公交公司等现场调研,商讨确定实施方案。到今年底,社区10个站台已全部安上了新座椅,昏暗无灯的路段也有了8盏路灯。
数据显示,“主任接待日”活动今年累计接待区、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129名,收集的西彭镇长安村完善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郎同天苑等三个社区分别设立临时便民停车场、渝州路200户70岁以上独居孤寡老人安装烟感报警器和家用灭火器、陶家镇文峰村山坪塘黑臭水体污染治理等28件民生事项均已完成。
促公平正义
监督民主法治落地有声
当前,全面依法治区进入加速推进时期,加强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是推动实现司法工作现代化的强大助力,更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途径。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听取审议区政府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调研“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向基层延伸”国务院试点项目推进情况,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聚焦司法为民理念,听取审议未成年人审判和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力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聚焦法治社会细胞,调研全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和“八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视察区人民医院“法治医院”、黄桷坪“同乐园”等普法阵地,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探索“执法检查+”监督模式,执法检查组通过“自查+检查”厘清监管职责、“宣传+执法”提升社会认知、“人大+检察”叠加监督力度、“点上+面上”交办问题整改,在开展《重庆市养犬管理条例》执法检查中,推动全区掌握犬只数量23501只,新增办证登记5716只,收治流浪犬217只,处罚违规养犬行为31起,群众对条例的知晓度上升至89%。另外,区人大常委会今年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重庆市中医药条例》《重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
记者 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