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九龙坡区紧紧围绕“1167”总体发展思路,牢牢把握数字重庆建设契机,乘“数”而上,加“数”前行,一体推进生态环境执法和监管数字化转型,成功入选全国生态环境智慧执法试点、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提速建设“2753X”智慧执法模式,创新推进执法机构“五化”建设体系,推动非现场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双试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九龙坡区“数字生态大脑”系统。记者 曹鸣鸥 摄
执法+监管
双向互动智能增效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生态大脑”作为全市首个生态智治一体化平台,集成“数智执法”“数智应急”“数智蓝天”“数智碧水”等10个核心业务,打造“生态环境线索发现一件事”“扬尘一件事”“活性炭监管一件事”等N个场景应用凸显实战实效。
10月9日下午2点,“数字生态大脑”自动推送歇台子空气质量站点超标50%预警信息,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应用“污染溯源”功能一键溯源,自动生成污染源列表显示5家疑似度较高的企业。经人工线上研判,发现“活性炭监管”板块中有两家企业存在活性炭超期未更换预警,疑似企业超标排放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导致臭氧浓度过高。当天下午2点20分,区生态环境局大气科推送环境问题线索至执法支队、监测站、渝州路街道。下午3点08分,执法和监测人员抵达现场,对两家企业进行核查,将活性炭放入水中无气泡产生,活性炭疑似已失效,利用快检设备对其烟道排口进行测量,发现其VOCs浓度超标,企业立即整改涉气生产线,更换活性炭。下午5点38分,该空气站点臭氧数据下降至正常水平。区生态环境局“活性炭监管一件事”操作系统自正式上线以来,累计发现并整治预警事件751件,助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更加规范高效。
借助数字生态大脑,我区整合正向管理和执法监管两大路径,破除数据壁垒,以2071个前端感知点位的上亿条数据为支撑,通过分析异常数据发现执法线索,智能流转至智慧执法环节,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逆向反馈至监管环节,实现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构建了执法+监管双向互通的“闭环”工作体系,推动监管效能最大化,减少对监管对象正常生产的干扰。
目前,数字生态大脑和智慧执法的核心业务数字化率达到80%,业务流程压缩30%以上,执法流程时长减少60%。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检查重点环境风险企业。
模型智算
智慧执法实战实效
2023年5月6日,“数字生态大脑”同时推送某园区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总氮因子超标,以及监控视频中断两条预警信息。执法人员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开展人工线上研判,调取该站点预警前后时段的视频监控,初步判断涉嫌人为干扰在线监测数据。随后,执法人员会同监测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固定证据。经查,重庆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人为遮挡、中断视频监控,以自来水替代实际水样,导致总氮、总磷自动监测数据失真,涉嫌在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执法人员通过“数智执法”应用启动立案,生成行政处罚文书,自动计算行政裁量金额。区生态环境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罚款20余万元的行政处罚,并以涉嫌严重污染环境罪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相关当事人刑事责任。
高效率处置环境事件,得益于我区探索构建的5个生态环境大数据模型,通过单模型智算和多模型协同筛选,助力非现场执法精准高效。其中,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核验、视频智能AI识别等4个监管大模型通过自动抓取监管数据、智能关联分析,初步解决非现场执法线索发现不够精准、时效性差等问题。
九龙坡区推进智慧取证真、实、全,助力执法现场取证向非现场取证转变;推进智慧案审“法、纪、明”,有效提升执法公信力和裁量精准度。截至目前,已智能生成执法线索70余条,执法立案查处46件,非现场线索发现同比提升50%,生成预警事件8778件,事件处置率为100%,案件平均办结时间同比压缩33%,为基层巡查减负70%,“非现场执法”服务效能提升50%以上。
“数字生态大脑”接入“渝快政”,让数字化监管更高效。记者 曹鸣鸥 摄
数字统领
规范化建设成果初显
九龙坡区按照“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执法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围绕该目标,区生态环境局将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与智慧执法有机结合、协同推进,把执法装备、人员、制度等全员全流程纳入数字化统一监管,实现执法流程“一屏智览”,执法调度“一键智达”。
此外,我区还探索实施“五全四规范”制度,从9方面569个事项开展环境规范化诊断,帮助企业明确“管什么”“如何管”;推行“码上看环保”,覆盖140余家重点排污单位,企业主体责任更加明晰,自我诊断环境问题能力持续提升;推行“一口一码”数字监管,覆盖85个重点入河排口,实现入河排口监管一码通览、一码管控。
数字浪潮奔涌向前、澎湃不息,数字化转型前景光明、潜力无限。九龙坡区将凝聚合力,踏浪前行,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智慧执法和执法机构规范化建设深度融合,迭代升级智慧大模型智算,不断提升模型筛选精准性,持续强化非现场执法场景应用,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全力探索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和美丽重庆建设贡献九龙坡力量。
依托市级实战实训基地开展新技术新装备培训。
“数字生态大脑”已归集数据1.3亿余条,平均每日新增约50万条,为推进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系统生成预警事件8778件,事件处置率为100%,案件平均办结时间同比压缩33%。实现环境违法线索全天候密切监视、非现场精准识别、全流程闭环管理,环境污染溯源精准性和时效性提升70%,非现场线索发现同比提升50%,智能生成执法线索70余条,执法立案查处46件。
生态环境监管数据已实现镇街共享,在赋能基层治理的同时,提升“非现场执法”的服务效能50%,为基层巡查减负70%。
记者 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