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九龙 > 正文

数字改变重庆

发布日期:2024-11-14 15:55

来源: 《当代党员》

从“只进一扇门”到“一次不用跑”,从“‘不见面’审批”到“免申即享”,从数据多头报、重复报到“一表通”智能填报……纷至沓来的数字新应用、加速迭代的数字新场景、不断拓展的数字新体验,都得益于重庆驰而不息全面推进数字重庆建设。

2023年4月,重庆吹响数字重庆建设“冲锋号”,走上超大城市的“数治”之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加“数”成势。

这条“数治”之路,重庆已走了一年有余。从“一年形成重点能力”到锚定“2025年形成基本能力”,带着目标加“数”跑的重庆,将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的未来“大写意”逐渐描摹成现实“工笔画”,数字基因正重塑城市治理新格局、“智绘”民生新画卷。

数字改变重庆

10月24日上午,重庆市九龙坡区组织开展“战汛2024”自然灾害数字化综合应急演练,各部门协同开展联勤联动。九龙坡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供图

“信息孤岛”连成“数据大陆”

“数治”效能节节攀升

“渝北区桃源大道100号突发DN400供水管道自然爆管,影响周边约400户居民用水,请立即处置。”近日,渝北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上弹出一则提示。

随即,区治理中心迅速将该信息横向分拨至渝北区城市管理局,纵向交办至所属街道。不到1小时,爆管问题便得到妥善解决。而在以往,处理类似突发事件,往往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

目前,城市供水爆管处置综合场景已在全市各区县全面贯通,市、区县、镇街三级高效联动,实现爆管问题自动预警、快速响应、协同处置。

城市运转变得更聪明、更智慧,这背后,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强大助力。

今年4月,数字重庆建设达成“一年形成重点能力”目标,重庆初步构建起三级贯通的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域基层治理体系系统重塑。迈步2025年,乘势而上加快形成数字重庆基本能力,重庆如何进入加速跑道?

“要深化拓展体系构架,推动平台贯通、数据贯通、应用贯通和体制机制贯通,持续完善‘三级贯通、横向协同、一体运行’构架”“要推动三级治理中心与六大应用系统、‘141’基层智治体系协同互促”……重庆市委为城市高效治理指明了方向。

得益于此,重庆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体系构架加速迭代升级,目前已形成“市带区县、区县带镇街”格局,实现实时、快速、精准、有效的多跨协同处置能力。

如今,放眼重庆,“数治”场景比比皆是。

横向到边,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三级治理中心上线“渣土车监管一件事”应用,通过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对渣土车全天候、全覆盖监管;江北区上线“化粪池危险源监管一件事”应用,相关职能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测化粪池沼气浓度……

纵向到底,精准回应市民诉求。全市多个社区已将用于关注独居老人行动的“智慧门磁”传感设备接入“141”基层智治平台,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可接收自动预警信息并实时将异常信息推送给辖区网格员;上线“民呼我为”应用,一站式受理广大企业和群众的多元诉求……

以数据流打通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重庆各职能部门正加快迈向数字化协同,全市“数治”效能实现节节攀升。

“一事多跑”变为“一次办好”

助企惠民有感有得

在重庆,办理入学报名手续需要多久?江北区的许女士竖起食指幸福地说:“1分钟。”

今年5月,许女士用手机登录政务服务App“渝快办”,点击“一件事”服务,选择教育入学,按照智能导办填写户籍地址、居住地址等信息并上传印证资料。正式入学报名时,许女士“刷脸”一键引用相关信息,孩子的报名资料便实现了自动提交与审核,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

与以往需要提供繁复的纸质资料和长时间的排队等候相比,这“1分钟”背后,反映了一场深刻的数字变革。

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作出部署,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这也是不断推进数字重庆建设的内生动力。市委书记袁家军多次强调,数字重庆建设要“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基于此,重庆整合各区县、各部门数据资源,在“渝快办”上线了“一件事”服务集成办理专区,原先需要来回跑、多次办的事项,变成了“一键登录、一次办成”。

自此,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常态。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草莓种植基地管理员刘婷婷,通过手机就能实现对温室的智能管控;璧山区河边镇护林员雷在武,通过森林防火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平台轻松实现24小时“哨兵”瞭望;万州区59岁的吴明兰,享受到了先诊疗后付费的“信用就医”便利……

无论是看病就医,还是开办企业,重庆以解决“群众提着一摞材料在办事大厅跑来跑去”这一现实情况为突破口,打造出一座“‘渝快办’上网办优先、自助办事机上办为辅、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兜底”的高效办事之城。

这些“就办一次”“随时可办”带来的新体验,是重庆不断将服务范围从政务服务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拓展,从满足共性、高频服务需求向提供个性、衍生服务转变的生动体现,折射出数字重庆建设的民生温度。

截至目前,重庆“一件事一次办”已上线超过80个主题套餐,覆盖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等90%以上涉及民生和企业服务的高频事项。这场数字变革,不仅带来跨部门跨领域的业务协同,还让群众“高效办成一件事”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

如今的巴渝大地上,数字的种子生根发芽,长出了每个重庆人抬头可见、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被动应急”转向“主动预警”

城市韧性加速提升

“如果有维修、安装等作业需求,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上报给街道,街道工作人员会上门指导,很方便。”谈起如今点点手指就能实现工作场所安全隐患自查,江北区铁山坪街道锦鸿大酒楼前台员工谢丹竖起了大拇指。

谢丹从微信小程序中找到“九小场所安全智管”,按照小程序中列举的消防、厨房、电气、建(构)筑物等安全隐患自查清单,逐项排查。“我们每月至少登录系统自查一次。”谢丹说。

“九小场所”,即以“小加工、小商店、小餐饮、小学校、小仓储、小美容、小旅店、小维保、小中介”为代表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这些经营主体虽然规模小,但数量多、分布广,仅江北区就有超10万户,管理难度大、事故频发,安全监管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法部门。

而随着“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的上线,监管难题迎刃而解。作为重庆20多个数字应急应用场景之一,该应用程序集经营业主自查自报、监管者检查巡查、平台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自今年4月实现全市贯通使用以来,已为全市多家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的安全经营保驾护航。

“九小场所”仅是城市安全监管对象的一部分。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事故灾害风险点多面广,安全监管任务繁重。

“健全完善韧性城市建设体制机制,构建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市委书记袁家军对数字赋能城市韧性水平提升作出了部署。

近年来,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按照数字重庆建设总体部署,建成了“一屏观全域、一网联全市、一脑统全局”的数字应急系统,上线了“防汛抗旱”“工贸安全在线”等一批实用、管用、好用的数字应急应用,初步实现市域安全“可感、可视、可统、可防、可救”。

今年汛期,数字应急应用就发挥了动态感知、前瞻预判的作用。丰都县运用“防汛抗旱”工程险情分析模型,模拟推演飞龙水库溃决场景,研判下游受威胁范围,属地及时转移4158人;江津、开州等区县运用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模型,提前6小时模拟出无监测站点中小河流超标准洪水演进过程,智能关联应急预案响应措施,为属地“熔断”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一年多以来,三级治理中心持续推进感知预警体系建设,迭代完善“韧性安全城市治理一张图”,形成了设备报警、人员上报、模型分析相结合的风险实时预警和防范化解功能。目前已形成国内首个“松耦合、分布式、多层级”感知系统架构,接入摄像头、火灾报警、北斗定位等感知设备1023万个……城市愈加“耳聪目明”,城市安全网也越织越密。

回望过去,数字重庆建设成果令人欣喜;着眼当下,重庆目标明确,加快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成果,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重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正乘“数”而上、蓄势向“新”。

作者:胡晨愉 陈骅 贺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