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看九龙 > 正文

九龙坡冶金村34户危房居民“搬离记”

发布日期:2024-10-18 12:29

重庆日报


“老陈、老谢,你们不是搬走了吗?又回来啥子?”

“唉呀,在这里住了半辈子了,想街坊邻居们了!”

10月16日上午,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冶金村社区一个茶摊,几名街坊朝陈国民和谢少卿打趣道。二人作为辖区两栋D级危房的搬迁户,才搬离这里一个多月,就又跑回来“串门子”。

记者了解到,冶金三村10栋、11栋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两栋总建筑面积1766平方米的四层砖混结构房屋,拥有34户住户。房屋原本是几家国有企业的职工住房,后移交给地方管理。因为使用年限久远,建筑缺乏维护保养,两栋房屋墙体严重风化,混凝土露筋锈蚀,部分房屋还出现了房顶漏水现象,安全隐患突出、整改施工困难。

“以前根本不敢在墙上打膨胀螺钉,就算打了也稳固不住,用手一掰就掉了。”陈国民在11栋底层一套28平方米的单配住了40年。在他印象中,房屋除在20年前进行过一次改造,在原阳台位置改建了厨房厕所,就再未维护保养过。相当长的时间里,柱头墙角用手都能捏碎、门框窗框被白蚁啃噬蛀空、屋顶预制板内部钢筋裸露……“那时候楼上楼下邻居经常为谁家添置了大件家具起矛盾,担心年久失修的预制楼板承不起那份重量。大风大雨的时候更是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住的房子在风雨中会突然坍塌。”回忆起过往,陈国民连连摆头。

说起老房子的糟心事,谢少卿也感同身受。

“想搬,没钱买新房子;想修,原单位又无力解决。”谢少卿一家三口曾在10栋2层一套两居室内居住多年,他告诉记者,这些年看着冶金村周边不断有老旧住房完成改造升级,居住环境改善了,很是羡慕。

“有不少居民向我们反映住房年久失修的问题,网格员通过现场走访,印证了居民的说法。”石坪桥街道冶金村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吴夏宜说,获悉情况后,他们将情况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反映至街道办事处,街道立即报告区住房城乡建委等部门对两栋房屋进行鉴定。4月初,冶金三村10栋、11栋被鉴定为D 级危房。紧接着,结合全区正在开展的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住户搬离动员工作,并召开院坝会向居民征求解危整治方案意见。

“最终大家决定按照拆迁异地安置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吴夏宜介绍,为尽快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区里制定了先让人员搬离确保安全、再按异地置换安置的方式对冶金三村 10 栋、11 栋 D 级危房进行解危整治。

很快,九龙坡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解危搬迁工作方案;区住房城乡建委和石坪桥街道抽调专人组建解危搬迁专班……短短10天之内,两栋D 级危房 34 户住户均在规定期限内签订搬迁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在9月前搬离,目前,相关部门已对搬离后的房屋采取封闭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现在我们属于过渡搬迁阶段,每个月能领到政府发放的的住房租金补贴。”陈国民和谢少卿等搬离居民告诉记者,区里给出解决方案既解决了安全隐患,又不失人文关怀,向他们提供临时房屋进行过渡、货币结算两种方式供选择,拿出三处就近安置房源供住户选择,同时采取不足30每户补足平方米、赠送安置面积、给予奖励补助、过渡搬迁补贴等激励机制。“货币安置到位后,我还要把房子买回冶金村社区,在这里住惯了,对这里已经有了感情。”不少居民说道。

九龙坡区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蒋奎介绍,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是九龙坡区开展的城市现代化治理十大行动之一,主要包括开展消防、建构筑物、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特种设备、电力燃气、地质灾害和森林防火、江河流域、城市内涝、应急体系建设等10大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自行动开展以来,全区通过“主动体检+被动体检”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风险隐患1173处,已投入整改资金2581.35万元、整改完成604处。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