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风采 > 正文

数字化城市运行行动 | 从“管得住”到“矫得好” 区检察院为社矫监督插上“智慧翅膀”

发布日期:2024-10-11 15:39

大数据自动识别违法违规线索、矫正情况远程连线、社矫信息一键查询……走进区检察院数字检察“驾驶舱”,一块大屏铺满整个墙面,清晰明了地展现全区的社矫信息详细情况,不时有提醒事项弹出。

为落实市委“数字重庆”建设,针对社区矫正线索发现难等检察监督难题,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开发“社矫监督一件事”应用,通过大数据赋能、全周期闭环管理,不断提升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水平。

接待社矫人员。区委政法委供图

智慧管理+动态监督

问题发现 从“按周计”提升为“按小时计”

“传统走访式查阅纸质档案监督,时间滞后不说,还耗时耗力。现在打开电脑就能一键查询全区司法所社矫信息,高效便捷!”区检察院检察官陈海燕感慨道。

据了解,“社矫监督一件事”应用由区委政法委统筹,区检察院研发。该应用在自动汇集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等部门的矫正监管数据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自动推送监督线索,引导检察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核实、矫正监督,保障法院判决得到正确执行。

此前,社区矫正对象陶某请假——在1月21日至1月27日回家探亲,其间,陶某每天都在APP上签到,按时向司法所汇报外出的活动情况,1月28日下午,陶某到司法所报告销假。

这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就是一次普通的外出请假行为,但“社矫监督一件事”却提示陶某违规越界。带着疑问,区检察院工作人员立即组织核查,发现陶某没有在外出期限届满前返回居住地,他实际上是在1月28日上午才抵达重庆,最终确认了陶某脱管的违规行为。

陈海燕介绍,九龙坡区社区矫正对象数量逐年攀升,平均一名检察官要负责对4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执行情况的检察监督工作。现在有了“社矫监督一件事”平台,该应用依据实际情况,将监督业务分成10个监督模块,对不同的监督模块设置不同的监督规则,实现对社区矫正活动的全流程监督,使得原本可能需要几天甚至难以发现的脱管漏管等问题,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发现解决,大大提高了监督效率。

自运行以来,“社矫监督一件事”已累计发现监督线索705条,经调查核实呈现有效线索545条,成为九龙坡区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干警的得力“智能助手”。

横向协同+纵向贯通

三级联动 凝聚社区矫正工作合力

目前,“社矫监督一件事”应用打通了“渝快办”与“渝快政”两大APP的连通渠道,实现在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贯通实战,推动“市、区县、镇街”三级联动,凝聚最大限度社区矫正工作合力。

“监督平台预警提示社区矫正对象王某涉嫌脱管漏管,请立即处置……”日前,区司法局接到一则预警推送,显示社区矫正人员王某报到时间已超过10天,系统根据漏管监督原则自动研判,将预警事件通过区城运中心自动推送至区司法局,区检察院“社矫监督一件事”后台也实时显示红色预警。

检察官接收到线索后立即开展相关情况的调查、核实,弄清了是因为区司法局搬迁导致工作人员无法办理接收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后,检察官立即与矫正对象沟通并达成了推迟报到的意见,区司法局出具情况说明书,三方合力完成了问题解决的闭环。

这是“社矫监督一件事”在融入三级治理中心架构后的实践案例之一。

从交付执行、在矫管理,再到解除矫正,“社矫监督一件事”系统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全周期闭环管理,构建了“线索收集、分析研判、协同处置、考核评价”四个一级场景,帮助纠正司法工作中的不足与疏漏,为司法监督的公正性与效率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打开电脑登录系统,九龙坡区每一个司法所的矫正对象的实时状态,在这套系统中一览无遗。

同时,区检察院还建成了智慧检察“驾驶舱”,“驾驶舱”内配备数字大屏,可以同各职能部门进行远程连线,便于检察官及时开展核查监督工作。

公开听证+精准施策

检察护企 为社矫对象开启新生活

朱某因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依法接受社区矫正。之后,朱某为了生计开了一家五金店,但是需要经常往返区县配送货物。

“本来可以一次性把附近几个区县的货都送了,但是现在我请假一次只能去一个地方,确实影响店铺的经营。”无奈之下,今年5月,朱某通过“渝快办”小程序提出诉求,情况随即被推送至“社矫监督一件事”平台。

如何既落实好社区矫正监管规定,不发生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又不影响商户正常经营活动?

随后,区检察院组织公开听证讨论朱某的问题,考虑到朱某在矫正期间能遵守社区矫正法律规定,其申请跨市县外出确实是因为工作需要,原则上符合社区矫正法等相关规定,听证人员一致同意依法简化审批程序和方式,允许朱某一次请假半年内可去多地。同时,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在此期间通过定位手机、语音电话、视频等对朱某进行核实、监管,避免出现脱管漏管。

“管得住”更要“矫得好”,“社矫监督一件事”应用上线以来,区检察院积极作为,已高效解决了近10名社区矫正人员反映的实际困难。通过公正执法、精准施策,不仅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种种困境,更增强了他们重归社会、开启新生的信心与动力。

记者 冉冉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