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听新闻
“规划是一颗种子,用艺术的方式种植在儿童的思维中,他们是未来社区的主人翁。”8月21日,看着怀揣着好奇心的小小规划师们兴奋地搭建自己心中期待的“未来社区”,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熊洁表示,“每一个小小的创意,都可能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环境的魔法,将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茁壮发芽,绽放出改变社区、美化城市的花朵。”
▲孩子们争相展示自己制作的“秘密基地”。受访者供图
8月20日至21日,2024重庆社区规划艺术节(民主村)少儿规划师培育工坊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举行,25个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在研究生基层服务践行团(以下简称“践行团”)的带领下,通过现场调研、手工制作“未来社区”模型等方式,打造出了自己心中理想的家园。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倡议,重庆市规划事务中心、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产业研究院、重庆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组织,四川美术学院熊洁社区规划师团队、基层服务践行团策划执行,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协办。
熊洁介绍,活动开始前,由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们组成的践行团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准备和调研,在他们看来,民主村环境清新且井然有序;居民生活便捷且高效,选择民主村作为活动场地,为这一模范社区锦上添花,从而启发更多社区构建起共创共建、艺术浸润的“十五分钟生活圈”。
20日,践行团带领孩子们实地探访了民主村的各个角落,孩子们穿梭于社区的街道、广场、绿地之间,用稚嫩却充满想象力的双眼捕捉着社区的每一处细节。
▲孩子们介绍自己对未来社区的看法。受访者供图
“这个地方可以加个水池,再铺上鹅卵石。”“这些井盖可以画上涂鸦,树上可以挂上彩灯。”“这里有一棵大树,可以加一些凳子,让大家一起在树下乘凉。”“社区可以多加些公共厕所。”在现场,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民主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孩子们活泼的身影和欢声笑语,他们或蹲在地上勾勒草图,或兴奋地指向远方,讲述着他们的“大计划”,并将他们所见社区的优美之处以及认为需要改善的地方记录在便利贴上。
▲孩子们在社区进行实地调研。受访者供图
随后,孩子们收集到的灵感转化为了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他们用卡纸搭建起了自己心中期待的“秘密基地”——市场旁角落搭建起的疯狂运动屋、水渠旁的小小植物花房……这些在社区中常常被忽视的角落,承载起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
21日的活动更是创意无限,小朋友们围坐桌前,或低头沉思,或热烈讨论,用积木、棉花等材料的双手搭建出理想中的家园的样子。
▲孩子们用模型搭建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受访者供图
“你们看,这是我做的‘空中花园’!我想让我的社区有更多的绿色植物,到处都是鲜花和果园!”“我设计了一个超大的游乐场,有滑梯、秋千,还有旋转木马,每个小朋友都能在这里找到快乐!”最终,每个小组都呈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作品,有的模型展现了高度智能化的社区生活,有的则强调了绿色生态的重要性,还有的则注重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了各种文化活动和交流空间。
其中,11岁的范筱妤用积木搭建起了社区会客厅内的小小宠物角,迅速引起了周围小朋友们的共鸣,大家纷纷加入这一主题的创作中,有的画出了宠物医院和美容店,有的则设想了宠物运动会和才艺展示的舞台。
9岁的赵梓烁则为社区增设了“儿童收留所”,为因工作忙碌而无法照顾子女的父母提供临时照顾服务,得到了现场家长的热烈响应,有的还轻声讨论起如何在家中或社区内实现类似的互助模式,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
▲孩子们在卡片上写下了自己对社区未来的期待。受访者供图
“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每一堂课都能发现小朋友们独特的想法,很开心能够帮助激发他们对社区未来的憧憬与创造力。”活动结束后,践行团团长徐敏告诉记者,“这两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社区的热爱与责任感,也看到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这些创意和想法虽然稚嫩,但充满了力量,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宝贵的创意能变为现实,让我们的社区更加美好。”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潇 实习生 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