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三强”是什么?
把九龙坡建设成为全市区县医疗卫生新高地、西部地区卫生健康实践新标杆,集中体现在“强龙头、强基层、强专科”三个方面。
强龙头:到2027年区人民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力争进入前300名、跻身全国前列,区中医院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提升100位、达到120名,力争进入前100。
强基层:到2027年打造甲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个、甲级率超70%,新增社区卫生服务站点46个,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实现整体优化,家庭医生和网格融合率100%达标。
强专科:到2027年新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12个、区级重点专科42个,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全区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
“五个大幅提升”是什么?
1.全区医疗卫生均衡发展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通过一图规划、一体布局,打造形成一个医联体带动“杨家坪、石桥铺、华岩、科学城九龙坡片区”四个区域联动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格局,到2027年累计扩建、新建医疗机构11个,新增床位2500张以上,“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全面形成,东部西部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均衡配置、互动共享。
2.基本医疗服务能级实现大幅提升
到2027年重点形成“4个3甲+6个三级+8个甲级”的等级医疗机构体系,全区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实现良性运转,重要指标到2025年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到2027年居全市前列。
通过深入实施名科、名医、名方(药、技)、名院“四名工程”,新增各类专家人才50人、高级职称人员150人以上,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达到5人,形成“九龙医才”矩阵。
3.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通过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力争在高层次科研平台和重大科研成果方面早日实现“零突破”,到2027年创成国家级临床住培基地1家,累计新增国家级科研立项2个、省部级科研立项15个,申报国家专利总数超过110项,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超过300项。
4.卫生健康惠民便民服务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推广“互联网+护理”一件事,打造一批智能终端、智慧医院,全面形成现代社区健康治理新体系,群众获取健康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到2027年全区基层诊疗占比提升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群众满意度提高5%。
5.市民卫生健康水平实现大幅提升
到2027年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38%,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5岁,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等弱势群体得到全面健康呵护。
“三件大事”怎么抓?
1.全力抓实等级医疗机构创建
·加力加效构建起以4个三甲医疗机构为龙头的等级医疗机构体系
聚力推动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疾控中心、重庆西区医院4个医疗机构创成三甲。
全力确保区妇幼保健院通过三级评审,巩固扩大区精神卫生中心三级创建成果,支持重医附属康复医院、重庆长城骨科医院等4个驻区医院深化三级内涵建设。
全力推动区二院、重庆建设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二级医疗机构实现转型发展。
加力推动九龙街道、二郎街道和铜罐驿镇、西彭镇等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甲级。
2.全力抓实社区健康服务提升
·以完善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圈为抓手,全面优化基层卫生资源配置
完善“一镇一院、一街道一中心”阵地建设,加快建设石坪桥街道、黄桷坪街道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陶家镇卫生院迁建,按照“服务半径1.2公里”的标准优化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建设诊疗科室,深化村卫生室星级管理,更新迭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装备,全力完善15分钟社区健康服务圈。
·以构建“13N1”健康共治格局为牵引,大力提升健康管理服务能力
按照每个家医团队服务3000人的标准,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化组建家医团队,原则上1个家医团队联系服务3个村社公共卫生委员会,结对协同N个网格健康指导员,共同做好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并积极倡导个人自我健康管理,构建形成“13N1”健康共治格局。
3.全力抓实专科医院建设
公立医院要以巩固现有专科建设成果为基础,以加强核心专科能力建设为重点,从专科规模、医疗技术、诊疗模式、科研教学、管理方法等维度入手,加快推进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公共卫生类别的重点专科建设。
民营医院重在支持其打造专病专技能力突出、人才梯队完善的重点优势专科,引导其往康复、护理、医美、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紧缺领域转型,积极引进技术领先、设备先进、行业知名度高的专业医疗集团来区扎根发展,到2027年新增一批专科特色民营医院,民营医院成功转型15个,引进高端民营医院。特别要推动民营医院实现存量精减、质量提升,引导其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
基层卫生机构要重点打造具有一定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优、群众认可度高的特色专科,带动基层医疗发展、便利群众就医。
“大健康产业”如何发展?
培育发展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以等级医疗机构创建为牵引,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着力打造竞争力强的医疗服务品牌。
大力发展数字健康产业,提速推动新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相融合,重点发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新业态,积极发展社区健康管理、居民健康管理、家庭医疗等新产业,加快实现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互联互通、高效协同。
培育发展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
依托区中医院和中药材市场,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链,推动中医药研发和生产持续做大做优。支持发展基因与细胞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研发生产等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发展智能医疗器械、家用医疗仪器设备、医用生物材料等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制造,鼓励发展医药电商,加快形成医、教、研、产、销协同联动的产业集群。
培育发展健康文旅休闲产业
依托“一江一山三河”等自然生态,加快打造徒步登山、户外运动、休闲观光、养性静心等健康体验项目;提质发展都市乡村休闲健康游,积极发展温泉康养、田园健康产业,打造康体旅游养生基地;加快建设生态体育公园、户外运动场地,大力推动旅游业、体育业与健康业融合发展。
培育发展养心养生养老产业
聚焦康体养生、滋补养身、温泉康养等业态,大力发展药浴、调理保健、针灸推拿等养生服务。巩固拓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建设成果,创新探索更多市场化手段,鼓励社会资本开发老年公寓、旅居养老等康养项目,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机构,同步培育发展老年产品用品产业,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多层次发展。
肖雨整理 张异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