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文快讯 > 正文

中国青年报 | 聚青年之力 筑活力之城

发布日期:2024-08-13 15:52


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权威声音

聚青年之力 筑活力之城

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书记 覃昌德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4-08-13 02版)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重庆市九龙坡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以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为抓手,推动青年发展与城市发展同向而行、同频共振,实现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一、坚持党管青年,唱响青年与城市同向发展的时代强音

我们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战略定位,全面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丰富要素供给,重塑制度机制,确保广大青年始终与党同心、与时代同步。

强化青年思想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实现1595个团支部、24244名团员全覆盖,组建青年讲师团,广泛开展“青年九说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大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团日等活动,大力实施区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创建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示范岗等青字号集体78个,每年选树一批“最美”人物、“九龙好人”“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青年典型,示范引领广大青年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注重青年长远发展。把青年优先发展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印发《关于推进九龙坡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召开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工作会,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青年需求,完善青年发展规划体系,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就业创业、人才引育等各类规划与青年发展有机衔接,为青年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重塑青年工作体系。始终把党的领导、党政支持贯穿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区委常委会定期研究青年工作,充分发挥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研究制定惠青政策举措58条,深入实施“龙归故里”“社区顾问家”“科翼龙飞”等重点青年项目240余个,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共青团协调、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厚植建功沃土,绽放青年在城市创新创业的时代风采

我们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营造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努力搭建青年筑梦圆梦的广阔舞台,激励全区47万青年在推进现代化九龙坡建设中建功立业、成长成才。

让青春在重大战略落地落实中绽放风采。我们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聚焦“8个勇挑重担、走在前列”目标体系,组建22支青年突击队,着力攻坚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发展、数字重庆建设、城市更新提质、应急抢险救灾等领域急难险重任务,擦亮“青年生态环保”“青年人防”“青年文旅”“九龙青医”等志愿服务品牌,积极搭建“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青年洞察派”等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在落实重大任务中长才干、壮筋骨。

让青春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绽放风采。立足九龙坡工业大区、经济大区定位,加快构建“248X”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集聚西南铝、隆鑫、庆铃、博世等龙头企业491家,专精特新企业222家,软信企业2300余家,全区工业总产值超1500亿元、保持全市前列,拥有一支8.5万人的青年产业人才大军。着力打造以重庆数字大厦为核心载体,以留学生创业园、启迪科技园、万科023等为重要支撑的彩云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出忽米网、龙智造等259家青年创业领军企业,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居中心城区第一,6000余名青年在此创业逐梦。

让青春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绽放风采。积极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工程”,着力打造环大学、科研院所创新生态圈,集聚市级以上科创平台370个、高新技术企业647家、科技型企业3284家,实施“数聚龙才”计划,构建“1+10+N”人才政策体系,拥有青年领军人才1162人和团队402个,2023年实施“揭榜挂帅”科研项目6项、新增专利授权414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3.9件,为青年人才发放创业贷款7.7亿元。

三、浓厚惠青氛围,诠释城市对青年友好包容的时代注脚

我们认真落实“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重要要求,聚焦打造提能提级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高品质生活、精准精细高效能治理、优先优质高水平保护的国际化大都市,制定一系列暖心舒心的惠青政策,做实一大批可感可及的惠青实事,更好满足广大青年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着力打造有保障的青年就业环境。认真落实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深化“双就近”就业服务机制,聚力构建就业咨询、创业指导、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全链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搭建“青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举办“新兴领域青年”“电商主播”“高素质农民”等培训班,每年新增青年就业3万人以上,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比拼、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着力保障网络主播、快递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青年劳动权益,为广大青年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保障。

着力打造有质量的青年教育环境。大力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职业教育双优特色区,培育谢家湾小学、育才中学等特色示范学校30所,区职教中心成功创建A类“双优”中职学校,建成市级产教融合基地4个、实训基地8个,加强青年“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着力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

着力打造有温度的青年保障环境。全力做实青年“婚生育养”全链条服务,“青春之约”“渝见·会聚良缘”等婚恋交友活动服务单身青年5万人。推广青年婚前保健、孕前健康检查等免费服务,完善生育补贴津贴等制度,在全市率先构建“1+11+6”托育服务体系,培育打造托育服务机构148家,每千人托育位数居中心城区第三。全力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打造医养结合机构10家、社区养老中心(站)等养老设施196个,创新“医中有养、养中有医”服务模式,有力满足青年多元化多层次保障需求。

着力打造有品质的青年居住环境。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打造青创公寓、青年人才驿站,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280套。聚焦青年工作学习、运动健康、文化体验、绿色出行等需求,升级打造一批青年发展型园区、街区、社区,民主村、石桥铺片区等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品质蝶变跃升,重庆美术公园、彩云湖湿地公园、中梁山矿山公园有力拓展青年休闲空间,抗战兵工旧址博物馆聚落、周贡植故居以及区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升级改造,更好满足了青年多样化、高品质文化需求,杨家坪商圈提档升级,有力培育了沉浸体验、展览演艺、体育电竞、视频电商等青年喜闻乐见的消费新场景新业态。

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