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暑热未尽,昼夜温差大,市民应如何养生保健,科学健康地度过季节交替,在衣食住行上要注意什么?记者采访了中医专家、九龙坡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李官鸿。
立秋之后暑意未消,市民在树荫下乘凉,喝茶休闲。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立秋预示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但这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此时,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温仍然较高,人称“秋老虎”,所以既要注意防暑,也要学会润燥养肺。
“立秋后,人体皮肤、口腔、咽喉等也会变得干燥,要注意养肺。 ” 李官鸿解释,中医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气生,易伤肺。肺为“娇脏”,外合皮毛,主呼吸,外邪易通过皮毛、口鼻犯肺致人体生病。秋天养生,养肺为要,可为冬日减少呼吸疾病打好基础。
他建议,市民立秋养生可以从“每天七件小事”入手,具体为:
每天笑一笑,宣肺。大笑可以扩张肺,可以深呼吸,使呼吸通畅,可以使更多氧气进入血液,让人体细胞获得更充足氧气。
每天深呼吸,清肺。有两种方式,腹式呼吸法,伸展双臂,用腹部带动呼吸,增加肺容量。缩唇呼吸法,快速吸满一口气,再像吹口哨一样慢慢“吹”出来,让肺部气体交换充分。
每天按一按,护肺。可按迎香穴、叩肺俞穴,可以舒畅胸中之气。
每天咳一咳,净肺。注意常开窗通风换气,早晚在空气清新的地方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污染物。
适时登一登,健肺。登山能增强人体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可以吸收空气中更多负氧离子,对人体神经系统有营养和调节作用。
每天吃一吃,润肺。秋季食疗是好的选择,饮食宜“润燥、补肺、养阴、多酸”,要减少辛辣、高油食物,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常用的食物可选择银耳、百合、蜂蜜、莲子、山药、秋梨、香蕉等。饮食可选择百合莲子银耳粥、黄精枸杞汤等。
每天喝一喝,益肺。秋天也要多喝水,因秋天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失水。一种是嘴喝水,以温水为宜;另一种是肺“喝水”,用鼻对准杯中,缓缓吸入热的蒸汽(注意蒸汽温度控制在34-38摄氏度之间),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
李官鸿还提醒,立秋早晚凉,中午汗湿裳。立秋后盛夏余热未消,白天仍然炎热,夜晚较为凉爽,早晚温差大,要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应立马添衣加裤,要“薄衣御寒”,尽可能晚一点加衣,增强自身抵抗力,为寒冬做准备。
此外,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立秋过后以晚10点入睡,早晨6点起床为宜。
原料:大米50克、百合20克、莲子30克、枸杞10克。
用法:百合和莲子提前泡开,莲子去芯,大米淘洗干净,枸杞洗干净备用;煮开后先下莲子煮二十分钟,然后把大米和百合下入锅中,煮开后改小火再煮半个小时;加入枸杞煮两分钟,关火出锅。
原料:枸杞子15克、黄精10克、猪瘦肉100克、生姜3片、大葱、食盐、料酒少量。
做法:枸杞子黄精洗净,加水800ML,浸泡十五分钟;武火烧开五分钟加入整块猪瘦肉武火烧开十分钟转小火,十五分钟炖熟,加入葱花、食盐、料酒;捞肉切碎片,食肉喝汤。
原料:莲藕40克、莲子20克、芡实15克、茯苓15克、淮山药20克、红枣2枚。
做法:煮水喝,食材清洗干净加水煮20~30分钟;炖汤喝,排骨/瘦肉焯水,加入以上食材,煮1.5小时左右;当然也可以用破壁机打成米糊吃。
原料:茯苓15克-20克,薏米20克,生姜3片。
做法:茯苓、薏米入水浸泡30分钟;加入生姜,煮开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水差不多只有一碗时,关火,趁热喝。第二次喝的时候,继续加一碗水,煮开后煎20分钟。还可以再喝一次,继续加水,煎20分钟。
原料:茯苓5克,陈皮2克。
做法: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在杯中冲入热水,等待5分钟即可饮用。
原料:麦冬、玄参各5克,桔梗、生甘草各3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研磨成细末,混合装入茶袋中,封好口;将茶袋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后饮用。可多次冲泡,一日一剂,代茶品饮。功效为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作用,常用于肺阴偏虚引起的咳嗽。
记者 邬姜 摄影 曹鸣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