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万象 > 正文

社区民警让独居老人吃上了“泰国菜”?“藏蓝管家”点燃“警社共治”新火花

发布日期:2024-06-17 10:35



▲派出所“藏蓝管家”和街道“红色管家”一起做好老旧社区基层治理。

“没想到我一把年纪了,还吃上了‘泰国菜’。”吃着楼下商铺送来的“爱心餐”,谢家湾街道民主村居民何婆婆也开起了玩笑。这份“爱心餐”是社区民警程会恩连同热心商户解决其吃饭难的新举措。“藏蓝管家”特色警务模式再一次彰显了其温情与力量,通过“警社共治”的创新实践,为生活不便的群众解决了急难愁盼。





01
“一标三实”快速感知急难愁盼


▲走访何婆婆了解具体需求。

日前,区公安分局谢家湾派出所社区民警程会恩和社区干部江小利在民主村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时,来到劳动一村28号1单元的何婆婆家中,发现了何婆婆最近不慎摔倒,行动不便。

何婆婆的情况程会恩很了解:老伴前些年去世,儿子又因为走上歧途被处理,最近几年,何婆婆一个人在家生活,属于独居老人。由于膝盖本有旧伤,这次摔倒让老人的情况更严重,短时间内生活自理困难。

经过了解,何婆婆的伤情需要静养恢复,并不需要频繁去医院复查、治疗,因此给生活带来的最大不便还是如何解决吃饭的问题。

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要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何婆婆的状况不能自己做饭,也不适合外出吃饭,肯定需要人帮助,加上何婆婆年纪大,对于食物的营养、口味都有要求,这该如何是好?


02
“藏蓝管家”多方奔走解难题


程会恩首先想到的就是民主村的社区食堂,饭菜卫生、搭配合理,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有丰富的选择,很适合何婆婆,但如今的社区食堂“火出圈”,不止社区居民爱吃,还吸引着周边上班族以及前来打卡的游客,一到饭点生意火爆,即便民警和社区干部轮班帮何婆婆打饭,也是件耗时耗力的事。

不如尝试一些“新潮”的方式,程会恩教何婆婆使用手机外卖软件点餐,确保老人能够基本解决饮食问题,尝试了两次,老人又不太愿意了:外卖店铺琳琅满目,但适合老人一个人吃的却不多,加上老人可能因记忆力减退而忘记操作流程,这个方案也难长久。

程会恩决定拓宽思路,寻求更为长久稳定的解决方案,“我们民主村既是一个‘美食村’,也是一个‘互助村’。”为了让老人用更简单的操作、花更少的钱就能吃上更可口的饭菜。程会恩在28栋挨家挨户开展走访,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渠道。当走访到底楼的一家商户时,一个温馨的邻里相助方案应运而生。

▲与商户小郑沟通“爱心餐”事宜。

“何婆婆是我们楼上楼下的邻居,平时过上过下常打招呼,就说最近怎么没看到她了。”小郑在28栋楼下经营一家泰国菜,在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也听说民警一直在为老人吃饭的问题想办法四处奔走,便主动提出将餐馆员工餐每日打包送给老人,“多做一份饭的事,我们店里都是年轻人,送上楼也不累!”从这天开始,何婆婆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热乎的饭菜,虽然是“泰国菜”,有时会用上些何婆婆不熟悉的食材,但员工不少都是民主村原住民,也是“重庆胃”,何婆婆适应口味完全没问题。

这份来自邻里的温暖,迅速搭建起了一座爱心桥梁。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更是“警社共治”理念下,社区商户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生动体现。

何婆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感受到了来自派出所、社区以及周边商户的深切关怀,表示等自己腿好后,也要继续帮邻里邻居多做好事、实事。


03
“警社共治”打造和谐邻里氛围


▲关怀独居老人生活状况。

这一幕幕温馨场景,正是“警社共治”模式下,警务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的鲜活例证。“警社共治”打破了传统警务工作的单向指导模式,转而倡导警民互动、互帮互助,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格局。谢家湾派出所在民主村的“藏蓝管家”社区警务,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警务工作可以更加贴近民生,更加充满温度。

▲入户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

程会恩说,民主村城市更新后,是一个新旧融合的社区,楼底各类商铺是潮流地标,楼上居民又保持着过去的平静生活,新旧两种生活方式不但没有产生矛盾对立,反而形成了商铺就近解决居民就业、居民照顾商铺生意、邻里有事互帮互助的新格局。

在“藏蓝管家”的守护下,民主村社区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和谐、互助、共治的美好家园,绘就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记者:冉冉 曹鸣鸥

ab.jpg